讓鐵路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近期,從媒體報道中不難發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鐵路線建設完成或開始聯調聯試,太焦鐵路全線軌道鋪設完成、杭紹臺高鐵最長隧道貫通、福州至平潭鐵路全線鋪軌貫通……讓我們不禁驚歎於鐵路建設的力量,要知道這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防洪防汛的重要階段取得的成績,必然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

盤活經濟發展資源。眾所周知,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貿易,離不開商品,也離不開人財物的流動,而鐵路建設恰恰能夠滿足諸多的經濟發展要素。一方面,透過科學有序的推進鐵路建設,能夠有效吸引各類資金,不斷深化鐵路建設投融資體制,讓資本活躍起來。據報道,僅2019年,鐵路基建投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資本金就達2000多億元。另一方面與鐵路建設有關的人財物將被充分運用,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經統計,2019年全國有51條新線建成投產,那麼,這麼多鐵路建設所提供的工作崗位,所使用的鋼鐵、水泥等建設材料數目龐大,拉動經濟作用明顯。特別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據媒體報道,上半年,鐵路在建基建大中型專案有115個,進場人員超過60萬人,有力地推動了復工復產,對“六穩”“六保”起到了積極作用。

聯通經濟發展動脈。要說當今社會的熱門詞彙,“互聯互通”肯定算一個。而這,正是鐵路建設的重要標籤。透過成網般縱橫交錯的鐵路建設格局,我們看到了線路兩端的城市相連、沿途市縣相連,當然還能深刻的感受到百姓相連、文化相連,甚至時間和空間相互聯通,世界小了,人心近了,可謂因鐵路建設帶動了“萬物互聯”,促進區域經濟和貿易一體化。以福州至平潭鐵路全線鋪軌貫通為例,開通運營後,將大幅縮短福州至平潭的距離,結束平潭島不通鐵路的歷史,對於完善東南鐵路交通網路具有重要意義。屆時,必將帶動區域經濟文化相融相通,優勢互補,抱團發展。

豐富經濟發展內涵。旅遊經濟,鐵路修到哪裡就會把哪裡的自然風光、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等傳播開去,充當形象代言人,運力提供者,讓旅客變遊客,使遊客成旅客。如,大西高鐵,站站都是景點,站站都是文化,以此為點輻射出的是山西全域旅遊。數字經濟,當前,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黑科技”應用於鐵路建設,智慧化、自動化成為新時尚,就像京張高鐵建設和運營一樣,隨之而來的是更加安全、方便、快捷以及分眾化的體驗,越來越多的旅客,越來越豐富的產業,享受鐵路建設盛宴。綠色經濟,眾所周知,鐵路絕對是環境友好型產業,建設越多,就意味著能源消耗越少,汙染排放也會越低,鐵路建設本身也會節約很多資源,“打贏藍天保衛戰”鐵路始終走在前沿,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綠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各類、各種經濟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共同為社會高質量發展傾力、助力。(趙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10 字。

轉載請註明: 讓鐵路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