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19日,拜登作為美國總統第一次參加七國集團(G7)線上峰會以及透過影片方式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此前拜登曾在大選中誓言要聯合盟友建立“反華統一戰線”,因此在這次的多邊會談中,美國能否鞏固盟友統一戰線跟中國打交道一直是外界極為關注的重點。但從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發言來看,拜登的意圖似乎落空了。
《紐約時報》報道稱,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拜登用略帶激動的語氣向盟友宣佈“美國回來了”,同時他再次強調將重振聯盟和保衛歐洲。但身處歐洲大陸的法國和德國領導人,對後特朗普時代美國的“承諾”並不買賬,甚至有點“牴觸”。
例如在拜登強調“美國回來”後,馬克龍提出歐洲應脫離美國尋求“戰略自治”,並解釋稱,既然美國已經決定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亞洲、尤其是中國身上,因此歐洲不能再過度依賴美國。
即將在今年卸任德國總理一職的默克爾先是讚賞了拜登取消特朗普政府時期撤回1.2萬名駐德美軍的決定,隨即又提醒道,但“我們的利益不會總是一致”。報道認為,這體現了德國在面對中美競爭時的矛盾心態,中國是德國乃至歐洲賴以生存的重要市場,德國汽車及其他高階產品的主要部分都在中國。且在跟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上,德國也同美國產生了嫌隙。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天舉行的G7線上峰會中,默克爾更是直接把話挑明,強調全球必須加強多邊主義,尤其是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她認為,從2020年開始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證明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全世界都接種疫苗才能真正戰勝疫情。疫情之後的經濟需要持續性的復甦,氣候問題跟疫情一樣也是全球性的問題,這些無不要求各國領導人需要加強多邊主義,需要團結在世衛組織和世貿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框架下。
默克爾的話像一盆冷水,潑向那些還沉醉在“美國優先”的美夢中的人,就連美國媒體都說,想完全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並不容易,擋在拜登面前的不僅有中國在全球體系中的經濟體量,還有其他國家面對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時的權衡。美國諮詢公司榮鼎集團創始人榮大聶提醒,白宮在制定對華政策時不能僅憑政治或意識形態做考量,還需要權衡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如果政府不能同時顧慮到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益,就無法真正為美國利益服務。
近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再次強調,中國希望各國間的合作是開放、包容、共贏的,是有利於世界和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而不是有所企圖、針對特定國家,否則將難以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援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