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之慈孝養老論壇啟幕 獻策應對老齡化

中新網杭州9月23日電(黃齡億)23日,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之慈孝養老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此次論壇邀請到研究社會養老、醫養結合、宗教養老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養老機構的負責人圍繞“如何應對老齡社會的養老壓力”展開討論,為緩解養老壓力建言獻策。

從全世界看,迅速老齡化正成為人類面臨的重要挑戰。2020年,全球60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了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也成為不爭的事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顯示,到2022年左右,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峰值,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27.9%。

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之慈孝養老論壇啟幕 獻策應對老齡化
圓桌對話。主辦方供圖

上述背景下,“老有所養”已成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

浙江省民政廳相關領導在論壇上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養老觀念正受到一定衝擊。種種跡象顯示,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已不足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建設多元化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迫在眉睫。“研究養老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齊聚杭州,為養老機構的建設、運營等建言獻策,為老年人創造美好生活交流感想心得,可謂恰逢其時,意義非凡。”

“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與全新起點,我們有責任、有必要對老齡化問題予以更多重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則社會得以和諧、文明和進步。”活動承辦方代表,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黨委書記、總編輯柴燕菲在致辭時說,新聞媒體需有家國情懷,需心懷國之大者,應積極發揮公信力優勢、聯絡廣度優勢,積極搭設平臺載體,讓“老有所養”的實現獲得更多力量支撐。

由中國新聞社攜手杭州靈隱寺打造的慈孝養老論壇正是一個載體。論壇期間,多位專家也圍繞如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應對老齡化之路,分享了各自觀點。

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康養分會會長梁春曉認為,人口老齡化是由於長壽、少子以及人口遷移三個因素造成的。“另外,我們在經濟發展比較早的階段進入了老齡化,就是經常說的‘未富先老’,這也對我們如何應對老齡化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談及養老變革,梁春曉將其歸納為幾點,如從以父慈子孝為核心的家庭養老、家族養老方式,向社會互助轉型;從以家族傳承為著眼點的養老方式,向人的整體生命關懷轉型;從第一、第二人生向第三人生擴充套件,最後從健康養老、快樂養老向積極養老、價值養老轉型。

在思德庫養老資訊化研究院院長、中關村思德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聯盟理事長田蘭寧看來,養老機構需要數字化轉型。“第一步,要進行量化評估,對所照護的物件要進行量化評估;第二步,制定照護計劃;第三步,培養養老經紀人;第四步,使用資訊化平臺。建立人才隊伍非常重要,同時專業化人才需要專業化工具和場所,需要資訊化系統的裝備。”

在當日的圓桌對話環節中,杭州雲林福苑頤養院(籌建)院長陳水泉、物產中大金石集團董事長王洪林、浙江省衛生健康綜合保障中心主任陳瑾、浙江醫院護理部主任劉彩霞等以“新時代背景下,新型養老環境營造的思考”為主題展開交流,共同探討如何營造健康快樂的新型養老環境。

此外,為更好地幫助宗教養老機構的建設,集能者之智,緩解、破解社會養老的痛點、堵點,慈孝文化節組委會在當日成立“宗教養老專家智庫”,該智庫首批專家聘任儀式也在現場舉行。梁春曉、田蘭寧、陳瑾等成為智庫首批專家。

據悉,慈孝養老論壇是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除論壇外,本屆文化節該透過舉辦年度慈孝人物頒獎盛典、慈孝漫畫紀念展、慈孝專列主題活動等,從多元角度創新闡釋、傳播慈孝文化。

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由中國新聞社、杭州靈隱寺主辦,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浙江海外聯誼會、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和浙江民盟企業家聯誼會承辦,並得到了中國新聞週刊、中國慈善家雜誌社和杭州雲林公益基金會的支援。(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12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之慈孝養老論壇啟幕 獻策應對老齡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