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地放棄。在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二、人要心靜,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觀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聽即忘。能干擾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傷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開。你若平和,無人可恨,你若不究,無人能擾。
三、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我們百依百順的人,能讓我們如願以償的事都很少。我們若非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心的安穩,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四、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五、學會放下,懂得從容。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生活中出現不順心的事情,不要心懷不滿、怨氣沖天,也不必耿耿於懷、一蹶不振,是福是禍都得面對,是好是壞都會過去。世間最大的遺憾,是我們近在咫尺,卻不懂彼此的沉默;最大的錯失,是明知前方無路,卻固執得不想轉彎。
六、失去的東西,其實從未曾真正地屬於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討。
七、若要快樂,就要隨和;若要幸福,就要隨緣。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別和他人爭吵,別和自己爭吵,別和命運爭吵。無計較之心,心常愉悅;盡心之餘,隨緣起止,隨遇而安,心常滿足。你隨和,愉悅的是自己的心;別人計較,苦悶的是他自己。一天的心情靠隨和,一生的幸福靠隨緣。
八、有些事,輕輕放下,未必不是輕鬆。有些人,深深記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開,未必不是歷練。坎坷路途,給身邊一份溫暖,風雨人生,給自己一個微笑。生活,就是體諒和理解,把快樂裝在心中,靜靜融化,慢慢擴散
九、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不管做什麼,都要給自己留點空間,好讓自己從容轉身。留一點好處讓別人佔,留一點道路讓別人走,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思考。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給人生留點餘地,不冒進,不頹廢,不緊張,不鬆懈,不偏激,不執著。得到時不自喜,失去時不鬱悶,得失之間淡定從容。
十、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在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十一、放得下,才能更好地拿得起。人生不管是苦惱還是快樂,是舒心還是糾結,都是源於自我心境,大可不必苦苦糾纏,黯然神傷。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人生就不會迷茫。不要心懷不滿、怨氣沖天,也不必耿耿於懷。與其煩躁地抱怨生活命運不公,還不如從容淡定地笑對人生。
十二、人生一場,比的是心態。坐擁家財萬貫,野心不死,終究迎來禍從天降;雖然兩袖清風,知足隨緣,幸福遲早來臨。人生最終的目的,就為一生快樂幸福。錢財名利是好,若要以快樂幸福來交換,不要也罷。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哭著降生,笑著遁世。人生無常,得失有常,心態好,得也歡喜,失也不悲。
十三、人在貪慾中失去幸福,在忙碌中失去健康,在懷疑中失去信任,在計較中失去友情,在痴迷中失去分明,在執著中失去寧靜,在傲慢中失去自我,在追逐中失去風景。所以,不要在失去了追悔莫及的時候,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美好。
十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十五、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當你迴歸內心的安寧,不再計較得失,不再挑剔他人,便安住在圓滿中,當下即是歸處。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給的,內心滿足即圓滿;若內心不知足,就很難得到真正的幸福。所謂圓滿不是沒苦樂,而是苦樂隨喜,悲喜隨緣。
十六、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佔有,只能經歷。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一天,我們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過而已;亦無所謂得到,那只是體驗罷了。經過的,即使再美好,終究只能是一種記憶;得到的,就該好好珍惜,然後在失去時坦然地告別。
十七、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向裡面放一塊糖,這杯水就會變甜,一味地灌進苦水,它就會苦不堪言。
十八、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實際上,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無論多彆扭,你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十九、人生在世,快樂是一生,憂愁也是一生,何不開開心心的過好這一生,凡事看開些,看淡些,嘴角上彎,疏開眉頭,把事情簡單一些,你會發現,事實遠沒那麼糟糕!雖然人生有很多勞累和辛苦,但是人生已無路可退!只有勇敢地面對和堅強的路過,人生真正的歸宿,是心地的清淨和解脫。
二十、不要輕易和人發生爭執,當有人和你無關緊要的爭執時,你就讓他贏,因為你並未損失什麼。其實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最怕該爭時不爭,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著。隨遇而安,隨緣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