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明確全國養老機構分三級防控,老人滿足這些要求可直接返院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11月12日,民政部更新養老機構疫情常態化防控指南。記者注意到,此次更新更加強調精準防控,按照養老機構所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內無本土確診病例發生、出現零星散發本土確診病例但機構內無感染、高風險區域和出現院內感染三種情況,制定或修訂養老機構防控指南。
區域內無本土確診:
滿足四個要求老人可直接返回生活區
隨著疫情常態化防控,民政部制定了《養老機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指南》,將其作為養老機構所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內無本土確診病例發生時的常態化防控措施。指南規定,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儘量安排工作人員在養老機構內居住,且儘量安排分散居住在不同房間;在外居住的工作人員上下班途中必須戴口罩,非必要不出入人員密集場所。
值得注意的是,返回養老院時,當日外出返回、未去中高風險地區、採取有效防護措施且無異常的老年人,可正常返回生活區;工作人員未去過中高風險地區且無禁止進入情形的,可正常返崗。中高風險地區返回的需經核酸檢測無異常後返院。
防護方面,指南要求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鼓勵老年人開展適宜的戶外活動,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抵抗力。鼓勵送餐服務,採取堂食的養老機構要分時段就餐或保持1.5米用餐距離。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清運過程中應採用密閉化運輸。
非突發性重大疾病的,可採取上門診視等方式保守治療,暫不外出就醫;患普通疾病急需送醫的,由老年人家屬或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在有效防護情況下陪同送醫。返院後,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員無禁止進入情形的,可返回生活區和復崗,並加強防護和醫學觀察。
零星散發病例地區:
返院員工、老人須核酸檢測無異常
零星散發病例地區的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指南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要求。員工管理方面,由“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儘量安排工作人員在養老機構內居住”,改為“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在養老機構內居住”,且儘量安排分散居住在不同房間。
從外地返回崗位的工作人員、外出返院老人、新入住老人等情況,由隔離觀察14天,改為核酸檢測無異常後才能返回崗位和生活區。並增補要求,工作人員和老年人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期間應在隔離室(區)進行隔離觀察。
心理慰藉方面,增加要求關注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睡眠情況及行為表現,及時發現需要接受心理疏導者和心理危機高危人員,必要時及時提供心理支援服務。鼓勵有需要的工作人員和老年人撥打當地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幫助。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可對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員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發現心理問題風險較高的,協調專業人員提供心理干預。
內部管控方面,新增要求,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可以實行分割槽管理,各區域之間工作人員和入住老年人避免發生接觸,以便劃定防控區域範圍至最小單元,做到精準防控。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清運過程中應採用密閉化運輸。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暫停老年人集中使用公共浴室。使用公共浴室的要做到分時段使用,每次只允許一名老年人使用,且用後即消毒。
此外,記者注意到,新版的高風險地區及被感染養老機構防控指南明確了老年人治癒後需返院情況的處理。指南要求,應經14天隔離觀察並核酸檢測正常後才能重新進入養老機構。此外,刪除了“疫情期間,農村敬老院等養老機構禁止飼養禽類、牲畜、寵物”的要求。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