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從來不會對一個情商高的人說不。
情商高的人在生活中如魚得水的同時,往往會取得常人難以取得的成就。
一項長期的調查中顯示:
在某工作中成為領導的人不一定業務能力多麼優秀,但是一定擁有自身的人格魅力,有著豐富良好的人際關係。
父母在培養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情商並不像智商一樣具有先天性,作為一種交流處事的手段,情商同樣能夠從小的時候展開培養。
李玫瑾老師認為:成年的情商的高低其實更多地在於兒童時期的培養,抓住成長的關鍵時期就可以,有這三種表現的孩子,父母應該注意,長大多半情商不高。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有哪些表現1)容易情緒化—長大後脾氣大過能力
生活中不難看到有一些孩子常常會出現情緒化,因為一些小事就亂髮脾氣,絲毫沒有考慮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做錯了。這樣的孩子往往是感性的,在負面消極的情緒下不能積極地調節,讓自己走出消極情緒的影響。
當孩子長大後會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事,在受挫後會透過發脾氣發洩自己的不滿,而沒有從根本上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2)“我不行”是常用的口頭禪—輕言放棄
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將“我不行”“我不會”“太難了”掛在嘴邊,當第一次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這些孩子會表現出極度的牴觸心理。
這種牴觸心理的產生並不是因為孩子不會,而是不願意去嘗試,在經歷過一次或者兩次失敗後出現了畏懼情緒。
長大後的孩子在面對更加複雜的社會形勢的時候會下意識地選擇後退,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性格會讓孩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被淘汰。
3)抱怨是常用的發洩手段
情緒的發洩並沒有什麼問題,關鍵在於情緒的發洩方式。
生活中不難看出,周圍的許多人的生活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的生活不幸福的比較中,這些人往往不將自己的眼光向前看,反而總是將目光關注在自己的身邊。
當別人看起來比自己好的時候往往會心生抱怨。李玫瑾教授指出,這些人成年後的表現往往在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
面對問題不能解決時,就抱怨問題比較難;在看到別人身上的衣服,就抱怨自己的父母不給自己買;當別人有了新玩具就覺得不開心。這實際上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進行積極地心理疏導。
父母應該怎麼培養自己孩子的高情商1)讓孩子知道父母其實在關注著Ta
鮑爾比的依戀關係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注意自己不應該缺席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
在孩子0~3歲的時候,是性格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增加和孩子之間的陪伴,給孩子充分的愛撫,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關注,為孩子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關係。
同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向孩子表達出自己的關注,許多孩子調皮的根源在於在他第一次這樣嘗試的時候,發現可以吸引父母的注意,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便將這種“小技巧”演變為一種固定的習慣。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指出:生命的本質需求是希望被看見,被忽視的人無疑是不能被看見的,因為不被看見,所以才追求看見。
父母常在身邊的孩子往往比留守兒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在性格的完成上也會更完整。
2)給孩子立規矩
規矩是社會穩定執行的基礎。
給孩子立規矩是為了在孩子的獨立判斷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讓孩子在已經約定俗成的規定之下進行自己的活動。並不斷地根據規則的判斷調整自己的行為。
聰明的父母會給孩子立規矩,這不是束縛孩子天性的發展,反而是幫助孩子更快地成長。
3)鼓勵是讓孩子保持自信的基礎
嘗試著用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向孩子指出哪一些是錯誤的,哪一些是正確的,讓孩子從錯誤中獲得教訓,從正確中獲得獎勵。
透過這種方法讓孩子時刻保持一種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
不妨仔細分辨一下,下面那種說法更合適:
寶寶,這件事你做錯了,應該這樣才對。
寶寶,這件事你做的很好,但是呢,那些沒有問題,這些就不對了,讓我們想想怎麼做才合適呢?
不難發現,第二種說法在幫孩子指出問題解決問題之外,還對孩子進行了鼓勵,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信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
結語所謂的高情商並不是說不清楚的虛無縹緲的東西,實際上生活是情商的重要來源,父母也應該注意自己的在進行交流時能否利用上一些小技巧。
其中最核心的是要用善意接受別人的善意。這時父母的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英國詩人雪萊曾經說過:人有一顆產生感情的心,一個能思維腦,一條能說話的舌。
這句話向我們強調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應該教會孩子們要學會去愛世界,有聰明的頭腦,還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