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作者:艾萍嬌(教育研究學者)
近日,教育部頒佈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設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在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等12地設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通知》還表示,各地要按照實施方案,認真抓好落實,不斷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
據介紹,建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探索深化綜合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各實驗區將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實驗方案,並報上級部門審批,透過之後將具體實施。
這一次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有什麼不同?在筆者看來,關鍵就在於“綜合”,是全面、系統的基礎教育“綜合性”改革。對於基礎教育改革,我國已經作出全面的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了一系列針對基礎教育的改革指導意見,包括《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以上這些意見都致力於提高基礎教育質量,但各有側重。各實驗區要落實好這些意見,讓改革落地生根開花。
解決基礎教育問題,必須有系統思維,綜合施策。可以說,當前推進任何基礎教育改革,都將牽一髮而動全身。比如,建立常態化的校長交流輪崗制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就需要系統配套措施,包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把教師從“單位人”變為“系統人”;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教育資源均衡不等於辦學平庸,要讓教師在交流輪崗中實現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需要構建教育家治校的辦學氛圍。
從各實驗區已經發布的改革方案看,綜合改革的思路均得到了體現。如浙江金華提出,主要將透過開展黨建引領爭先行動、教育發展爭先行動、教育改革爭先行動、教育治理爭先行動和教育人才爭先行動等五大“爭先行動”,著力解決教育領域8個方面的問題,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這8個方面分別為:著力解決立德樹人問題、著力解決教育公平問題、著力解決教育高質量發展問題、著力解決教育生態問題、著力解決教育評價問題、著力解決辦學活力問題、著重解決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著力解決數字賦能問題。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關鍵在落實,首先,要有強烈的緊迫感,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無論是破“五唯”,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還是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都需要改革教育管理體制,讓教育迴歸教育,學校迴歸學校。
其次,要營造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社會氛圍,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從根本上,要形成新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扭轉基礎教育存在的功利化、短視化問題。為此,有必要加大對改革措施解讀的力度,引導社會公眾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達成改革共識,形成全社會的改革合力。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5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