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一下就能測溫 你的熱量是咋傳過去的?

手機拍一下就能測溫 你的熱量是咋傳過去的?

  馬上就到中秋節小長假了,你準備去哪裡玩呢?想必不少人會選擇乘坐高鐵出遊。在高鐵上,你可能會發現,列車乘務員每隔幾個小時就會拿個手機對著乘客們“拍照”。

  或許,有人會很疑惑:為什麼乘務員要“偷拍”我呢?

  其實,乘務員不是在“偷拍”,而是在測量旅客的體溫。乘務員們手持的也並不是普通的手機,而是有紅外測溫功能的手持終端機。這樣既減少了近距離接觸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又可以在不打擾旅客的情況下完成快速測溫。

  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口罩及各種消毒產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日常消耗品,而在各種公共場所,人們對各式各樣的測溫裝置也不再陌生。

  這些裝置能在短短几秒之內檢測出被測物體的溫度,為我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的常態化監測防控提供了極大便利。

  那麼,紅外測溫儀是怎樣迅速測出物體溫度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這個事。

  接收被測物向周圍輻射的電磁波

  要想了解紅外測溫儀的工作原理,有一個定律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那就是熱輻射定律。

  德國物理學家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在1859年提出了熱輻射定律,用來描述物體的發射率和吸收比之間的關係。

  簡單地概括一下熱輻射定律,就是自然界中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約為零下273.15攝氏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它周圍的環境輻射電磁波,不同波段的輻射量不一樣,其中波長在0.75至100微米之間的是紅外波段。隨著物體溫度升高,其向周圍環境輻射的總能量也逐漸變多。

  利用這一原理,我們就可以透過測量被測物體向外界輻射的能量,從而測得物體的表面溫度。

  當我們用紅外測溫儀對某一物體進行溫度測量時,待測物體向周圍環境輻射的電磁波就被儀器接收了。系統中的光學器件則會將該部分熱輻射能量匯聚到探測器上,把熱訊號轉化為電訊號,將處理好的電訊號以溫度的形式顯示出來,就可以得出儀表上看到的溫度值了。

  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主要有兩大類

  紅外測溫儀的種類有不少,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非接觸式測溫裝置主要有額溫槍和紅外熱成像體溫儀這兩類。

  額溫槍就是手持式的紅外測溫儀,透過內部的感測器接收人體發射出的紅外輻射,就可以顯示出人體額頭表面的溫度。

  紅外熱成像體溫儀是透過軟體,監測物體的熱圖譜來分析其溫度,這種方式能夠更加清楚、直觀地監測溫度。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就說到,在高鐵上“拍照”的乘務員使用的,就是紅外熱成像體溫儀,它可以減少測試者與被測者之間的接觸,讓測溫變得更安全也更便捷。但是紅外熱成像體溫儀監測的往往是物體或人體表面的溫度,因此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測溫誤差。

  還有一種線上式紅外測溫儀,它常常出現在施工作業現場,其能夠24小時連續進行溫度監測,甚至可以在高溫等惡劣的環境下工作。透過監測溫度,維護人員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找出工廠內潛在的問題,因為任何溫度異常現象都可能指向某個安全隱患。藉助這種測溫儀器可以及時發現施工現場的問題並對其進行糾正,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藉助上述這些紅外測溫裝置,我們可以快速得到被測物體的溫度,這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幾乎所有的公共場所都會設定測溫的裝置,例如公園門口、商場超市入口、地鐵安檢口、學校大門口,工作人員都會手持測溫儀,在你的手腕上測一下溫度;在學校食堂、餐廳入口等,往往會設定掃描式紅外熱成像儀,當你經過時,體溫便迅速顯示在儀器上。

  然而,網上曾有傳言“紅外測溫儀會傷害身體”。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紅外測溫儀並不是向人體發射紅外線,而是接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熱輻射,對身體是無害的,大家大可以安心地接受測溫,沒有必要擔心和疑慮。

  所以,中秋節小長假出遊時,我們務必要配合相關工作人員,積極進行體溫測量並出示健康碼,為疫情常態化防護貢獻出我們自己的力量。

(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07 字。

轉載請註明: 手機拍一下就能測溫 你的熱量是咋傳過去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