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賓士大眾後悔純電動化?禁售燃油車也太難了!

由 解洪海 釋出於 綜合

歐盟:真的不把我的法規當一回事啊?哪一波你們拉扯了?

眾德國車企:我們真的在拉扯了!不信你們看會議記錄!

歐洲這個地方,別的不說,“左”這個傾向那是相當明顯,各路環保組織紛紛出來站臺,政客們也不遑多讓,大打環保牌的左派政客輪番上場表演,將環保作為自己競選的招牌。這一表現在大眾集團因“排放門”事件受重罰後愈演愈烈。在巨大的壓力下,包括大眾集團在內的多家車企下定決心淘汰包括純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在內的燃油發動機汽車,並制定了自己在未來的燃油車停售時間表。

包括比亞迪、福特、通用汽車、捷豹路虎、賓士、沃爾沃在內的6家車企,早在2021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就已經承諾在2040年禁售燃油車。但是有支援的也會有反對的,寶馬、本田、現代、日產、Stellantis、豐田和大眾集團等主要汽車製造商則不同意。

但是細究這幾家反對車企的產品線,很容易能發現他們並沒有全部放棄純電動車,寶馬有i品牌、本田更是在大會後半年就改變了主意,同樣宣佈在2040年實現100%電動化。現代有一個艾尼氪子品牌,新車也在不停地釋出了,日產也有聆風、ARIYA這樣的純電動車型,而且無論是Stellantis旗下的部分品牌、豐田和大眾,都在自己進行過的釋出會上,宣佈了自己的產品電動化時間表,明確提及過停止生產燃油車,實現100%電動化。

但是到了今年,依然有部分車企在是否支援禁售燃油車問題上搖擺不定,前腳大眾和賓士剛剛支援完歐盟投票透過的決議,後腳又怒斥“2035年禁售燃油車,是對燃油車的歧視,沒有遵守“技術中立”原則。”寶馬集團執行長則反對“一刀切”的禁售議案。他認為,全球每天都在經歷不確定性,任何超過十年的長期政策都為時過早。

不僅是車企,包括政府、車企工會在內的眾多利益體也對禁售燃油車持懷疑態度,德國環境部長Steffi Lemke表示:德國可以支援歐盟從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的提議,但是前提要增加一個選項,即允許銷售使用“二氧化碳中和”燃料的汽車。這意味著搭載內燃機或燃料電池的汽車的依然可以銷售。

如何消化現有汽車產業的工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據統計,全歐盟範圍內有大約50萬個就業崗位與內燃機產業鏈掛鉤。若要在13年時間之內消化50萬個就業崗位並非易事,特別是歐洲的動力電池產業與東亞三國製造商的差距仍然明顯。

那麼在這樣不斷拉扯的過程中,到底是什麼出現了問題呢?

要推廣電動車,很顯然第一需要的,是電。但是對於歐洲尤其是西歐而言,電的來源並不容易,而且掌控權大機率不會在西歐人自己手上。

首先,在西歐最常用的發電形式還是燃煤發電,燃煤發電需要煤。西歐雖然面積龐大人口眾多,但在能源儲備上卻受制於人,德國的魯爾區曾是煤礦聚集地,作為德國發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燃料箱,現在的魯爾區煤礦已經被挖得七七八八了,大部分的煤礦都進入到了還原保護狀態,而現在西歐絕大部分的煤礦資源,都來自東歐地區,甚至是俄羅斯遠東地區。

不僅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主要來源都是東歐和俄羅斯,一旦像今年那樣斷供,後果非常嚴重。

而作為“白左”橋頭堡和“切爾諾貝利PTSD”患者,以德國、法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已經逐漸淘汰核電站。德國會在今年年末將境內的核電站全部關停,而法國作為核電大國雖不會放棄核電站,但法國近一半的核電機組因為各種問題被關停(比如冷卻系統出現裂縫等),這個本可以出口電力的國家現在面臨停電的風險,且出現了需要進口電能的狀況。法國的電力70%來自核能,這個比值高過全球任何其他國家。

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今年歐洲電價呈指數級上升,歐洲電力交易所現貨價格一度突破400歐元/兆瓦時,相當於3-5元1度,這個情況下電動車的用車成本優勢相對於燃油車而言蕩然無存。所以在能源價格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任何低碳環保的行動都不現實。

對於歐洲的車企大佬而言,手裡握不住的不僅是俄羅斯的煤炭,還有他們賴以生存的電池。

一直以來,作為電動車推廣主陣地的歐洲,吸引著各大電池廠商進駐建廠。包括寧德時代、遠景動力、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國軒高科在內的國內電池廠商,以及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松下等日韓動力電池企業,都在歐洲建有工廠,或是正計劃興建工廠。

車企自己也在努力尋找自研自產電池,近日大眾位於德國薩爾茨基特(Salzgitter)新電池廠破土動工,這是大眾首座歐洲電池工廠。整個投資約20億歐元,計劃在2025年投產,在滿負荷運轉下將能夠生產40GWh的動力電池,供給50萬輛電動汽車。

但在今年4月,一項有關環保的議案,讓這些電池企業在歐洲的建廠計劃,打上了個大大的問號。

歐盟委員會在7月5日~6日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將鋰等材料列為有害物質,最終決定預計將於2022年底,或2023年初做出。如果這項法律最終成立,那麼鋰資源的加工、包裝和儲存更為嚴格,從而大大增加動力電池的生產成本。歐洲電動車到了2030年保有量就要達到3000萬輛,它們賴以生存的電池,竟然因為環保問題,而無法落地建廠生產。這樣的理由,寧德時代看了會沉默,BBA聽了會流淚。

燃油車禁售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轉型,車企、工會、政府的既有利益都會因此或多或少受損,但是大家都不想成為那個犧牲利益的一方,因此燃油車禁售的推進便成為了空談。

但是汽車產業的轉型,並不會等待歐洲汽車產業的利益博弈,國內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推出的電動車一個比一個先進、智慧,抓住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這個時候如果歐洲還在因為燃油車禁售之事不停拉扯,受損的會是整個歐洲汽車產業。

到時候,BBA成為中國車企,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