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愛”不等於“寵”。
文|幸孕姐(高階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白露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如果沒有把握好度,一味的寵溺和放縱只會讓孩子迷失自我,最終誤入歧途。
當孩子出現以下四種情況,就說明父母的寵愛已經超出了應有的原則和底線,孩子有被寵壞的跡象,家長需要引起注意了。
孩子被寵壞的第一個特徵:沒有規矩前段時間,表姐帶著她的孩子過來串門,在娃剛出生的那會兒,我和這位小侄子有過一面之緣。
但一轉眼,孩子已經是一個即將上小學的小大人了,期間並沒有打過太多的交道,也不太清楚他的脾氣性子,只是聽表姐說這孩子比較調皮,管也管不住,這次我總算親眼見識了這個小霸王。
他雖然是第一次來我家,但一點兒也沒表現出怕生,反而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樣,十分從容。
當幾個大人坐在客廳聊天的時候,這位小霸王已經徑直走進了我的臥室,並且眼疾手快地拿出了一本我放在床頭的雜誌,並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我沒有太在意,表姐也沒有第一時間去阻止,就由著他拿出來。
可沒過一會兒,雜誌就已經被孩子撕得亂七八糟,我嘴上沒說什麼,表姐連連向我道歉,說孩子在家就是這樣,不太懂規矩,已經養成習慣了,讓我別在別太和他計較。
一本雜誌確實不是什麼很貴的東西,我也就沒有表現出很惱火,只是笑著把它扔進了垃圾桶。
到了吃飯的時候,小霸王又開始鬧騰了,他看見桌上有一盤自己喜歡的雞翅,就吵著讓表姐把它端到自己面前,完全不顧其他大人的感受。
於是他就一個人拿著筷子在雞翅裡倒來倒去,夾起一個咬了兩口之後就扔了,又伸手去拿另外一個。
表姐一臉賠笑地說,這孩子平時就喜歡吃雞翅,別的菜都不吃,大家別介意。確實孩子比較小,大人也不會去跟她計較,但這種沒有規矩的行為,的確挺令人反感的。
這孩子一看就是在家沒有受到約束,我行我素慣了,所以到了別人家也沒有規矩意識,很長大後也很難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今後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通常不也會受到他人的歡迎。
孩子被寵壞的第二個特徵:動手能力極差鄰居李姐過來跟我吐槽,說自己剛上大學的女兒打電話回來哭訴。
原來,李姐家的女兒從小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做任何家務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瑣事都是由李姐一手操持的,直到她上了高中,內衣褲還是李姐洗的。
為了保障女兒能夠安安心心上學,李姐乾脆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去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直到女兒18歲成人之際,都沒有自己動手洗過衣服,做過飯。
在李姐的悉心培養下,女兒也很爭氣一路考上了北京的大學,這是孩子第一次離家這麼遠獨自生活。
一開始,孩子的內心還是充滿了期待和喜悅的,可真正去了才知道,大學都是大家一起住寢室,而且室友來自各個地方,沒有人再去操持她的生活,一切都要自己動手。
李姐的女兒這才感受到深深的無助,其他同學都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不讓家裡人操心,而她卻連最簡單的疊被子都不會。所以這才開學沒幾個月,就給李姐打了好幾個電話,說希望媽媽過去陪讀,不然完全沒辦法生活
李姐這才意識到,孩子動手從小動手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將來可能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在小時候就培養她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說不定孩子還能早早適應社會,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孩子被寵壞的第三個特徵:喜歡談條件很多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用一種等價交換的方式,比如說,你把飯吃完了,我們就去玩遊戲,或者你考試考到90分以上,就給你買你想要的東西。
這看似一種激勵政策,但實際上也養成了孩子喜歡談條件的壞習慣,當父母希望他們完成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去努力做到,而是把先把條件擺在最前面,如果父母沒有滿足他們,可能就會用大吵大鬧、威脅的方式達到目的。
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被父母寵壞了,他們在一次次物質獎勵的影響下,已經有了交易的概念,凡事先看自己能得到什麼,並且不達目的不罷休。
孩子被寵壞的第四個特徵:冷漠自私老李老來得子,所以對唯一的兒子格外寵愛,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有一點不順心,或者吃一點苦頭,只要孩子想要的東西,老李從不吝嗇,一個眼神立馬就給他買回來。
哪怕孩子做錯事,父母也是第一時間把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或者自己去承擔後果,絕對不會讓孩子受到一點委屈。
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難免養成的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前段時間,老李生病了,想讓兒子過去陪床,可孩子到了醫院後,一時嫌棄病房條件差,一時覺得醫院有味道,根本不願意在那裡久留,只呆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扯理由走了,只剩下老李一個人孤零零躺在醫院裡。
老李對孩子無私的溺愛,卻把他養成了一個冷漠無情的人,從小隻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和感恩,將來也很難孝順父母。
孩子生來只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培養,如果他們身上出現以上四種情況,父母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他們過於寵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