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前言: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周國平

前不久,和朋友聚會的時候,鄰桌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引人深思。鄰桌是一個母親帶著孩子和好姐妹聚會,小男孩調皮好動,一會兒碰碰這,一會兒碰碰那,一個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一盤菜。

母親見狀,上去就給男孩子一巴掌,男孩一臉委屈地看著母親,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男孩的委屈並沒有讓母親心軟,只見瞪著眼神兇巴巴地說:“你是不是閒不住,帶你出來就是累贅,你還好意思哭。”話音剛落,又揚起手想要打男孩,旁邊的人連忙上去把母親拉到一旁,留下一個耷拉著腦袋、滿耳通紅的孩子。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如果你在當時的情境下,你是會選擇“人前教子”還是“秋後算賬”呢?相信不少父母本能地會選擇“人前教子”。

“人前教子”是指父母教育不會避諱場合,沒有人前、人後的概念,當打即打,當罵即罵,孩子犯錯馬上就讓孩子記住教訓。可真的是這樣嗎?錯,這樣只能給孩子很多傷害。

1.“人前教子”會讓孩子變得自卑,不自信

“人前教子”的本質是父母在他人面前來教育孩子,在別人眼神的注視下,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羞愧和恥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開始用消極的思想和自我評價,慢慢地,孩子也就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自信,失去了自我效能感。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2.“人前教子”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打擊,很可能一蹶不振

馬斯洛提出:人的發展需要層次理論,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獲得尊重的需要。

如果一個人沒得到他人的尊重,容易失去行為動機,變得消極頹廢。如果父母用打擊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期待孩子變得優秀,那麼,這種方法恐怕會背道而馳,獲得相反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在保護孩子的發展潛力。過度地打壓很可能會讓孩子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希望。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3.“人前教子”會激發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會影響終生

如果孩子總是被父母當眾斥責,孩子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我的爸爸媽媽不愛我,我不值得被愛。當眾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就會主動加大和父母的距離感,慢慢地,負面情緒的積累和自我保護的機制,會激發起逆反心理,變成了叛逆的孩子。

同時,父母帶給孩子的影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影響孩子的工作……“人前教子”的負面影響可謂是伴隨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大部分父母可能內心有意識到“人前教子”的危害性,但就是改變不了自己的行為。原因何在?

1.陳舊、落後的育兒觀念根深蒂固,一代影響著一代

相信不少家長在小時候,也受到過“人前教子”的傷害,自己先受著落後思想的影響,然後待自己成家以後,自然會秉持著這套理念去教育孩子。

所以,陳舊落後的思想,會這樣一代影響著一代。其實,這從側面也反映出部分父母的不作為,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去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法。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2.家長企圖藉助這種方式來彰顯自己的權威

不少家長喜歡強調和彰顯自己的權威,而孩子就成了父母私心的犧牲品。藉助這種“人前說教”和“打罵”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權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3.沒有盡到該有的教子責任,給自己的失責找藉口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在別人面前犯錯誤就是在給自己丟臉,在給自己摸黑,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教育的失敗。因此,為了推卸責任,為自己的失責打掩護,父母就會選擇放大孩子的錯誤,給他們以嚴重的懲罰來挽回面子。

說到底“人前教子”,只是父母以犧牲孩子為代價的自我欺騙。但要知道“人前教子”,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那麼,就請堅持正確的教育觀念。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這些方法或許值得借鑑和學習。

1.孩子出現錯誤時,請小聲提醒,給孩子留面子

2.事後及時向孩子說明結果,讓孩子承擔起責任

3.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孩子共情,讓孩子自我改正

4.注意教育場所和時間,保護孩子的自我價值

事實證明,“人前教子”對孩子的極大不尊重,並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如果你有這種錯誤的觀念,那麼,請趁著給孩子的傷害還未深入骨髓,及時改正。願每一個小天使都能被溫柔相待,健康長大。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22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事時,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毀掉孩子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