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全球熱點)阿聯酋與以色列“牽手” 誰是最大受益者
新華社記者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部13日發表宣告說,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進行三方通話後達成協議,同意阿聯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
如果阿以正式建交,阿聯酋將成為與以色列建交的首個海灣國家。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與阿聯酋之間達成的和平協議對於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意義有限,而特朗普有可能是協議的最大受益者。
【新聞事實】
三方聯合發表的宣告說,阿以兩國將在未來數週簽署協議,涉及投資、旅遊、直航、安全、互設使館等。宣告說,應特朗普“要求”和在阿聯酋支援下,以色列將暫停對美國“中東和平新計劃”中提及的區域“實施主權”,將集中精力拓展與其他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當天發表宣告“強烈拒絕和譴責”這一協議,認為它是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也對協議予以譴責,認為它“鼓勵佔領者繼續剝奪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削弱了(阿拉伯世界)抵抗力”。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協議是一個“巨大突破”。他在白宮對媒體說,以色列和阿聯酋未來幾周將在白宮正式簽署協議。
美國主流媒體隨後紛紛發文表示,以色列和阿聯酋建交對特朗普來說是外交上的勝利。《華盛頓郵報》在報道中說,特朗普從上任初期就將推出中東和平計劃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一個支柱,雖然以色列與阿聯酋建交不足以兌現特朗普對中東和平的承諾,但這仍然是他競選道路的重要一步。《紐約時報》認為,以色列與阿聯酋建交,對特朗普在國內選情因疫情和經濟受挫時是一個急需的利好突破。
【深度分析】
中國中東問題前特使吳思科表示,以色列與阿聯酋在地緣政治和經濟科技方面的合作訴求促使雙方達成和平條約。以色列多年來一直試圖把地區矛盾轉向伊朗,而海灣國家把伊朗近幾年在地區內影響力的增長看成是一種威脅。此外,特朗普政府也希望把伊朗打造成地區極端勢力的總代表。三方由此組成了共同對抗伊朗的陣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成昊認為,美國在背後發揮了“穿針引線”的作用。他說,在美國國內,特朗普目前在各項主流民調中支援率都落後於前副總統拜登,加上疫情難以遏制、經濟形勢不景氣,特朗普方面亟須一些政策亮點提振信心。美國執政當局如此高調渲染這一協議的意義,也是出於拉抬選情考慮。而在國際上,美國將繼續整合中東地區反對伊朗的盟友網路,打壓伊朗、扶持以色列一直是特朗普政府中東政策的主線之一。
孫成昊說,美國也希望能夠整合特殊盟友以色列與美國阿拉伯盟友的關係,因此將雙方共同的敵人伊朗作為捏合中東盟友關係的抓手。
孫成昊認為,巴勒斯坦方面現在最擔心的就是阿以建交會導致示範效應,憂慮會遭到阿拉伯世界的“背叛”。但他同時指出,此次建交的示範意義有限。儘管阿聯酋也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但阿聯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有限,更重要的還是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
吳思科也表示,和平協議看似邁出了一步,但難以起到推動巴勒斯坦問題解決的積極作用,巴勒斯坦有被淡化和邊緣化的趨勢,其處境將變得更困難。
【即時評論】
在美國的斡旋下,阿聯酋與以色列“牽手”的背後實際上是地區利益驅動,三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而該“歷史性外交突破”是否真的能為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帶來“巨大突破”仍需要打個問號。
【背景連結】
今年4月,以色列利庫德集團和藍白黨簽署聯合政府協議。根據該協議,以色列將從7月1日開始在美國所謂的“中東和平新計劃”下推進對約旦河谷和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實施主權”,所涉土地面積約佔約旦河西岸地區的30%。這一計劃遭到聯合國、歐盟、阿拉伯國家等普遍反對。6月30日,內塔尼亞胡暗示,以色列可能不會如期實施這一吞併計劃。
目前,在中東地區,以色列僅與埃及和約旦有外交關係。(記者:陳文仙、尚昊、劉品然、馮玉婧;編輯:馬曉燕)(完)(相關圖文影片融合報道請關注“新華國際頭條”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