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對批評出現不同的反應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密切相關的。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有的家長可以抓住教育精髓,把孩子教育的非常乖巧,有的家長卻總是不能奈何孩子,用咒罵和毆打的方式降服孩子。面對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應對方式也不同,而有一種說明了他的情商高。
本文圖片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巧巧今年7歲了,下半年就要入學,但是父母一點都不擔心自己這個女兒會有什麼不適應,用鄰居的話來說,這丫頭機靈,看著就討喜。
巧巧並不是個特別聽話的姑娘,但是從小自來熟,見了兩面的人,就會甜甜的喊:“阿姨好,叔叔好。”在外面大老遠的看見認識的人,就會揮手打招呼。
但是別人不知道巧巧父母的愁,這孩子最近越來越調皮了。
在家常常上躥下跳,打翻了不少花瓶,之前家裡養了幾條金魚,她時不時的把金魚用網子撈起來摸著玩,還有最近,她開始拆卸東西了,給她買的好好的布娃娃被她從後背挖了個洞,棉絮都掉出來不少。
面對越來越加劇的這種放肆行為,巧巧媽決定要嚴厲的批評她,但是每次才講兩句話,巧巧就一副極度委屈的樣子,眼睛裡溢滿淚水,嘴裡說著:“媽媽我錯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我真的錯了。”
好像摸清了父母的心思一樣,只要巧巧一露出這種反應,巧巧媽的怒火就消去了一大半,轉過來思考:是不是我把事情想的太嚴重了,孩子小時候調皮是很正常的,我嚴厲的批評會嚇到她的。
有時巧巧發現媽媽實在是比較生氣,就會給媽媽泡一杯茶,然後用雙手抱住媽媽,小聲的說:“是巧巧錯了,媽媽不要生氣了,以後我會乖的,我最愛你了媽媽。”
面對這樣的一個小寶貝,誰又忍心真正的去批評她呢?巧巧在接受批評時,及時的安慰了媽媽的情緒,體現了她小小年齡情商就很高。
當孩子受到批評時,一般會有這幾種常見的反應1、不害怕,笑著道歉
巧巧就是這種反應的一個典型例子,當受到批評時,主動承認錯誤,然後想辦法,不管是撒嬌還是表明態度,反正只要讓父母可以開心的,都會去嘗試。
這樣的孩子知道現在再去爭論是不是自己的錯已經沒有意義,家長有時候生氣並不是因為特定的一件事,很可能是許多事情的堆積爆發。
所以現階段可以做的就是安穩好父母的情緒,當他們情緒穩定後,再加上自己誠懇的道歉,就很容易得到原諒。
2、大聲哭鬧
有一種孩子往往在父母還沒有開始批評前,就開始大聲的哭鬧,這種孩子比較敏感,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肯定會受到懲罰的,所以就用哭泣來事先讓父母軟下心腸,這樣不管自己犯的錯再大,父母都可以更快的諒解自己。
在批評之後哭泣的孩子常常會感覺自卑,孤獨。他們很愛這個家,但是感覺明明自己只是犯了個小錯誤,就被父母批評,不信任自己,所以常常會感覺父母不太愛他。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最好等孩子哭完,等到他完全抒發完自己的情緒後,再耐心的和他講道理,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學會如何改正。
3、頂嘴,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有的孩子面對父母的批評,常常表現的不耐煩。父母說一句,自己要回十句,和父母越爭吵情緒越激動,所以最後的結果往往難免於父母的一次打罵。
這樣的孩子一般自尊心比較強,有時父母批評的場合不對,有損他們的面子,他們即使知道錯了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不管辯解的理由多麼的蒼白,他們都更願意先保留好自己的面子。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都是家長比較寵愛的,經常讓他們釋放天性,他們就更願意表達出不同的看法。
以上這三種應對方式,第一種體現了孩子情商最高,之後就逐漸降低。
批評並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孩子面對批評出現不同的反應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密切相關的。
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了0~8歲時,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到了9~14歲時,就開始渴望得到尊重了,到了15~18歲時,開始慢慢的追求獨立,所以在每個年齡段,他們出現的問題都和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關。
父母應該做的,是找準正確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錯誤,批評是一種教育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按照年齡特徵來處理孩子的錯誤,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