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12月23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截至目前,各大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的改革已經基本完成。
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其中,228個醫療機構移交地方納入當地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59個醫療機構透過中央企業內部整合等方式,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202個醫療機構透過重組改制、託管、交由地方專業化平臺等方式推進改革;360個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當天,通用技術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謝彪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對經營情況較好的醫療機構逐步加大授權額度,給予企業更大的經營自主權,釋放醫療平臺發展活力。
謝彪回憶道,國企辦醫在過去相當時期內投入不足,部分設施裝置陳舊,嚴重製約醫院發展。在這一輪改革中,其所在集團開始加大資源投入,2019年以來,累計批覆醫療機構固定資產投資專案11個,投資總額約20億元。
截至目前,通用技術集團已經與17家央企/地方國企達成合作,共承接醫療機構約170家(三級醫院17家,二級醫院50餘家),合計開放床位超過3.2萬張,年門急診量超過1600萬人次,醫療機構分佈於全國21個省市,職工人數近4萬人。
12月23日下午,國藥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石晟怡還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在改革的過程中,國藥集團嘗試以醫保科學控費促進業務結構調整最佳化,透過去泡沫、擠水分,醫保超定額損失大幅下降,經營質量明顯改善,改革合作後第一年就減虧9600萬元,第二年實現整體扭虧,第三年實現全面扭虧,造血機能成功修復,重回良性發展軌道。
石晟怡介紹,2013年6月,國藥集團進軍醫療服務產業的第一個試點、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公立醫院改革專案—國藥中原正式運營,2016年12月28日,參與國企辦醫療機構改革的第一個專案—東風醫療集團整體劃轉到國藥集團(即國藥東風正式成立),成為本輪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的標杆和樣本,為改革指導檔案的出臺提供了經驗借鑑和案例參考,此後陸續以無償劃轉、投資控股、資產轉讓等方式接收了哈電集團、中車集團等13家央企和地方國企舉辦的醫療機構。
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國藥集團旗下醫療機構141家,其中與政府合作的醫療機構5家、接收的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136家;網路覆蓋河南、湖北等12個省區市,三級醫院8家,二級以上醫院28家,床位1.6萬張,從業人員2萬人。
除去通用技術集團與國藥集團,經濟觀察網記者獲悉,華潤健康在2017年後亦先後完成了遼寧健康產業集團、江西能源集團、山東重汽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招商局下屬的遼港集團等一系列的國有企業醫院改革工作。
資料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華潤共有醫療機構182家,其中三級醫院14家,床位合計27000餘張,年診療過千萬人次,醫療機構年營收規模過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