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性格雖然不排除有先天的因素影響,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環境所致,特別是孩子所生活的家庭,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其實,所謂的自卑,並非短時間就能形成,這一定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沉澱和積累的結果,下面父母這幾種行為,是造成孩子自卑的關鍵因素:
1
父母經常打擊孩子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有一些這樣的人,在別人眼裡,明明是一個特別優秀接近完美的人。可在他自己的內心深處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自卑,在遇到某些事上面也經常會對自己否定和不自信,我們把這類人稱之為“優秀的自卑者”。
在家庭教育上,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總是喜歡試圖找到孩子的薄弱點,用打擊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以為這樣,孩子就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
殊不知,這種所謂的教育方式只會像毒瘤一樣永遠紮根在孩子的內心。
或許隨著時間會有所好轉,但想除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連自家父母都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看不到孩子好的一面,只會對孩子各種打擊和否定,從小就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問題,你又如何能期待孩子能自信起來呢?
對孩子而言,他們的內心本就很脆弱,做父母的沒有必要緊抓著孩子的缺點去無限放大,而忽略孩子身上的優點。
2
父母太過節儉
其實,就算家庭並不富裕,做父母的也不應該經常在孩子面前去說“自己很貧窮”“自己沒錢”的觀念,因為一旦這種觀念長期在孩子腦海中灌輸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好處,只會讓孩子更加不自信,甚至在學校和生活上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文文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今年25歲,父母這些年也給她安排了不少相親物件,但最終都失敗了,原因就是因為文文的自卑所致。 據文文描述說,母親是一個很節儉的女人,從小就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自己所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和姐姐穿不下的或者就是親戚家表哥表姐穿不要的衣服。 4年級那年,因為代表班級參加一次學校節目,班主任特別囑咐說,要文文穿的漂亮一些;回家後,文文把這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說“參加個節目穿那麼好乾嗎,浪費錢,穿你姐的就可以了。” 文文只好穿著她姐的那條已經破舊的裙子去參加節目,結束後,老師那種看她的眼神和同學的嘲笑,從此在文文心裡烙下了永遠抹不掉印記。 雖然現在,文文有了自己的工作,也能買自己喜歡的衣服,但每次去相親,都會特別自卑,總感覺對方看不上自己,在嘲笑自己,以至於就算遇到了心儀的相親物件,也不敢輕舉妄動,總覺得自己不配。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如果父母從小過於對孩子節儉,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因為從小渴望的東西未能滿足,這種慾望只會隨著年齡而不斷放大,甚至到最終很可能走向一條不歸路。
3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國外有一項調查顯示,父母之間長期有吵架以及當孩子面家暴的行為,很容易讓孩子形成極端的性格,不是成為施暴者,就是成為自卑者。
所以說,一個家庭,不應該存在任何家暴行為,特別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種行為只會給孩子帶來翻天覆地的人格大變。
當孩子長期在這種擔驚受怕的恐懼中生活,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即便孩子長大以後,在面臨工作還是其他問題時,也會變得自卑、膽怯、敏感。更沒有勇氣去面對這一切,就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也不敢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工作上,註定很難有所作為。
4
父母很少陪伴孩子
生活中,很多父母他們為了養家餬口,為了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
“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自然很難感受到愛,更沒有所謂的安全感,因此,這類孩子更容易出現自卑,孤僻的現象.
每個孩子的童年一生只有一次,而這個成長黃金階段,正是養成孩子性格的關鍵,一旦性格被定型,以後想要去改變是極為困難的。
這讓我想起了兒時初中班上一個同學,肚子痛一直瞞著老師,也不告訴同學,自己一個人死撐著,直到後來痛的倒在了教室才被所有人發現,老師急忙把他送到了醫院才得知,急性闌尾炎。
事後,他才說出了真相,因為父母一直在外面,很少回家,感覺自己在父母眼裡一點也不重要....
一旦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陪伴過少,對孩子來說,很容易失去安全感,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更容易造成膽小怕事以及自卑,以至於在別人面前不敢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尋求他人的幫助,就算自己病了,也只能自己死撐著,不敢告訴家人。
總是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嘛,還小,以後都可以彌補,當孩子長大那一刻,留下的也只能是遺憾和虧欠,請趁著現在孩子還小,正需要家長的陪伴的時候,多陪陪他們孩子吧,別讓孩子因為確實陪伴而造成一輩子的自卑陰影,自信的孩子,他們身邊從來不缺愛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