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賀蘭山命名的三種動物新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聯合釋出公告,正式公佈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調整後的《名錄》顯示,以賀蘭山命名的賀蘭山紅尾鴝、賀蘭山岩鷚、賀蘭山鼠兔新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這幾種以賀蘭山命名的物種是因為學術界最早在賀蘭山和附近地區發現了它們,是模式標本的原產地。
賀蘭山紅尾鴝。(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賀蘭山紅尾鴝:紅尾鴝(音:渠)是一類色彩鮮豔的小鳥,顧名思義,它們有紅色的尾羽(其實有例外);共同的特點是身體的不同顏色呈大塊分佈且對比強烈。比如中國南方北方都能見到的北紅尾鴝,紅黑白是基本色調,非常搶眼,非常漂亮。賀蘭山裡有好幾種紅尾鴝,如很多地區都常見的北紅尾鴝、赭紅尾鴝、白喉紅尾鴝,賀蘭山裡數量不少。而有一種紅尾鴝是以賀蘭山命名的,不去賀蘭山難能見到,這就是備受鳥學界關注的賀蘭山紅尾鴝。而實際上,到了賀蘭山,你也不容易見到這種鳥。
賀蘭山岩鷚。(鳥友@一劍風情 攝)
賀蘭山岩鷚:是巖鷚科、巖鷚屬小型鳥類,體長14-16釐米。頭棕褐色,背淡皮黃褐色或沙褐色、具暗色縱紋。兩翅暗褐色具白色翅帶斑。頦、喉和胸菸灰色或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緣,形成明顯的鱗狀斑,其餘下體乳白色或棕白色微具褐色縱紋。棲息於荒漠或半荒漠地帶,野外特徵明顯,容易識別。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腳土黃色或肉黃色。
賀蘭山岩鷚主要棲息於有沙漠植物分佈的高原沙漠、戈壁灘和半荒漠地帶,尤以沙漠邊緣地帶的戈壁、沙丘灌叢和人工防護林中較常見,也棲息於有成片沙棗、沙蓬、沙蒿等沙地植物的沙漠、戈壁灘灌叢和人工沙棗林,而且是最喜生境,有時也見於荒野、農田和山腳林緣地帶。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善於在沙棗等灌叢中穿行和藏匿,遇驚則垂直起飛,四散奔逃。主要以昆蟲和沙地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
賀蘭山鼠兔。(鳥友@雨果 攝)
賀蘭山鼠兔:賀蘭山鼠兔,別名寧夏鼠兔,為我國鼠兔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體重176~236克。耳圓形,四肢粗壯。冬季背部銀白色,皮毛淡鐵灰色、毛尖純黑色;腹毛白色有淡黃色調;足上面白色,下面淺灰色。夏季毛被亮鏽紅色。耳下方頸側有一塊鏽紅色斑塊。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礫石帶,在亂石堆的縫隙中生活,洞道結構簡單。晝日活動,晨昏活動頻繁,會建典型的鼠兔乾草堆。主要以蒿草、荷草科及禾木科植物的葉、莖為食。冬季不冬眠。4月上旬進入繁殖期,每年產1胎,每胎2~4仔。僅分佈於寧夏與內蒙古交界的賀蘭山脊頂地區,分佈範圍極有限。乃是中國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