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3時30分前後,颱風“黑格比”在浙江溫州樂清沿海以“巔峰”狀態登陸,未來它將一路北上,給江蘇、山東、遼寧等地帶來影響。常年來看,8月是颱風生成數量最多的月份,那麼歷史上還有哪些颱風與“黑格比”相似?又有哪些颱風給我國北方帶來重創?
與“黑格比”相似的颱風有哪些?
8月1日,第4號颱風“黑格比”生成,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分析,“黑格比”個頭較小,具有突發性強、變化大等特點。
從移動行徑上來說,“黑格比”或與1988年第7號颱風“Bill”相似,都是在西北太平洋生成,隨後向西北方向移動,最後在浙閩沿海登陸。從近年來的影響上說,“黑格比”可能與2018年第14號颱風“摩羯”相似,它們的“個頭”比較小,強度都不強,所造成的風雨影響整體不強,但仍需關注風雨到來的突發性。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高階工程師周冠博認為,如果說上一個颱風“森拉克”是給廣東沿海帶來“喜雨”的溫柔颱風,那麼更為強大的“黑格比”則須給予更嚴密佈防——它個頭雖小,與一些大臺風相比,在監測、預報和防禦上難度卻更高。
4日早晨9時“黑格比”已減弱為強熱帶風暴,14時,它的中心位置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境內,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2 hPa。
預計“黑格比”將以每小時28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穿過浙江中北部和江蘇中南部,並於5日上午從江蘇中部移入黃海,爾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動,向朝鮮半島西部沿海靠近。
颱風“黑格比”在浙江樂清沿海登陸
8月為颱風生成數量最多的月份
中國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常年8月是一年中臺風生成最多的月份,1949年至2019年71年間,西北太平洋和南海8月共生成403個颱風,平均每年8月有近6個颱風生成,平均到每天,也就是每5天就有1個颱風生成。另外颱風平均生命史約148小時(約6天),所以8月通常可能是一個颱風接一個颱風,也很容易出現多臺共舞的局面。
曾經1960年8月就出現過“五臺共舞”的局面,當年8月23日,14號颱風“卡門”、15號颱風“貝絲”、16號颱風“艾琳”、17號颱風“黛拉”、18號颱風“費依”就同存在於這個海域,場面特別壯觀。
歷年8月影響我國最強的是1962年的第8號颱風“Opal”,8月5日在臺灣花蓮和宜蘭一帶沿海登陸,強度為超強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到65米/秒,之後在福建連江以颱風級別再次登陸,8日在山東文登以強熱帶風暴級別實現第三次登陸。
歷史上北上臺風中的“狠角色”
常年來看,8月也是北上臺風最多的一個月。從颱風登陸影響範圍來看,從華南到東北遼寧都有颱風登陸過,這主要是因為8月副高北抬,引導颱風北上。
歷史上,曾有三個“肆虐”我國北方的代表性“北上”颱風。第一個是2012年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一路走“海路”北上並在朝鮮半島兩次登陸的超強颱風“布拉萬”,“布拉萬”與颱風“天秤”形成雙颱風,給中國東北地區、朝鮮、韓國等地帶來了大規模強風雨。
第二個是2018年在浙江溫嶺沿海登陸,一路向西北深入內陸的“摩羯”,波及山東、河南、河北以及遼寧四省。
第三個是2018年在上海浦東新區南部沿海登陸,一路北上至河南,以“龜速”前進在陸地上停留3天之久的颱風“溫比亞”,受其帶來的風雨影響,河南、山東、遼寧等省份多地降雨量突破了截至當年的歷史極值。
封面編輯 胡麗蘋 綜合中國新聞網、中國天氣網、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