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是當今各國證明實力的最佳武器,畢竟研發一艘航母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都是巨大的,現如今國際上擁有完備戰鬥力航母的也就那麼幾個大家熟知的超級強國,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們的中國。可是別看現如今很多國家的航母技術都比較成熟,在早期的研發階段,就連繼承蘇聯強大科研實力的俄羅斯,都曾跌了一個大跟頭。
航母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
1909年,法國大發明家克雷曼·阿德在一本《軍事飛行》中提出了一個天馬行空的理論,飛機既然可以在地面上起飛,為什麼不能從海上起飛呢?從這個推論開始,很多富有冒險精神和發明精神的人就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實驗。1910年,一位美國的飛行員尤金·伊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軍艦上起飛的活動。
隨後各國就開始爭相研究航母,雖然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始建造“純正血統”航母的國家,但是卻被日本後來者居上。日本所建造的“鳳翔”號僅用了2年的時間就正式進入了服役階段,搶先了英國一步,而這也是世界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艦。
事實上,建造一艘能夠容納飛機的大船並不難,真正的難處在於怎樣才能夠讓飛機成功從船上起飛。我們都知道,一架戰機在起飛的時候,尾部會噴射出高溫火焰,溫度達到上千度,這就對甲板的要求很高,要具有極高的耐熱效能,同時還要能夠抵擋住飛機起飛的衝擊力,這就需要極其精密的設計和高階材料的支撐,但顯然俄羅斯就忽視了這一點。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了儘快挽回國家威懾力,決定再次建造一艘航母。據悉,這艘航母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的一艘航母,同時效能配置也比較優秀,但奈何俄羅斯當時求勝心切,為了壓過美國一頭竟然將這艘航母的工期一縮再縮。
要知道,建造航母是一件非常精細的工作,必須要保證每個環節的穩定性,才能保證航母的最終穩定性,所以當這艘“趕時間”的航母被建造出來下水試航的時候,甲板當即就被飛機起飛的巨大沖擊和高溫摧毀,瞬間坍塌,300多條裂縫驟然出現,為俄羅斯帶來了超過70億的鉅額損失,對於經濟情況一直都不怎麼樂觀的俄羅斯來說,這筆買賣確實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