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經濟學家:誰脫鉤誰,我們美國人是不是搞反了?

由 谷太枝 釋出於 綜合

中國3月出口額同比增長8.5%,與分析師預期的下降12%相差很大。這一出人意料的好成績源於中國對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出口增長強勁。

3月份的資料表明亞洲經濟一體化程序正在穩步推進,亞洲各國主要的外貿物件還是亞洲國家。在美國思考如何與中國脫鉤之時,這看起來倒像是亞洲在和美國脫鉤。自從中美兩國在2018年4月爆發技術戰,華盛頓禁止向中興通訊(CTE)出口晶片以來,“供應鏈去美國化”一直是半導體行業的流行語。

臺灣,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2020年4月購買的中國產品比去年同期多了約50%。日本和韓國增長了20%。中國對美國的產品出口也同比增長,但是以2019年的低谷為比較基準。

中國從亞洲各國進口的產品也急劇增加。

亞洲各國間貿易的急劇增加可能反映了亞洲經濟正在重新啟動。大規模病毒檢測,數字監視和社會團結相結合,使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低於百萬分之十,而在美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這個數字則是數百。目前,中國大多數製造業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0%以上。供應鏈的重新開放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進口與出口雙雙暴增的情況。而這種雙暴增則生動反映了亞洲各主要經濟體日趨整合的態勢。

再者,供應鏈從美國的移出也可能部分解釋亞洲貿易的增長。日本現在向中國出口的半導體數量要多於向美國出口的數量。而在2014年,日本出售給美國的半導體數量還是中國的三倍。

進口激增的其它解釋還有中國正在囤積半導體以預防美國對中國的電信巨頭華為進行“毀滅性打擊”。美國可能會禁止使用美國裝置的外國晶片製造公司向華為出售晶片。從理論上講,這將阻止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TSMC)向華為出售晶片,而華為現在是臺積電最大的客戶,臺積電銷往華為的產品佔其總銷售額的13%。華為的晶片設計子公司海思(HiSilicon)現在已躋身全球十大晶片製造商之列,其國內第一季度銷售額超過了高通公司(Qualcomm)。但是海思公司無法自己製造晶片,中國本土的晶片製造商還無法向華為提供可以應用在高階智慧手機和伺服器上的頂級晶片。

美國科技公司說服了特朗普政府不要試圖禁止華為使用臺灣和其他外國晶片,理由是該禁止措施可能延遲但不會阻止中國實現晶片供應自給自足。而同時,美國公司卻將失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通和英偉達(Nvdia)已經落後於海思 – 而世界其他地區的公司則會爭先恐後的從供應鏈中剔除儘可能多的美國元素。正如辛裡奇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在2020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的那樣,該措施將難以操作且代價高昂。

辛裡奇報告認為:“更加嚴厲的美國域外法規(包括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所能執行的法規)意味著,在美元仍然是國際主導貨幣的情況下,任何機構哪怕是與受限制團體進行一筆最簡單的金融交易也會被禁止,業務關係會因此而完全終結。面對這樣的風險,華為和其他中國科技公司正在尋求與受美國影響的供應鏈完全脫鉤(或等待時機)。為此,中國公司必須與美國之外的技術公司結盟。”

“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爭端可能演變為貿易戰”的擔憂讓一些澳議員走向極端,各方力量展開激烈爭論。

澳天空新聞網14日稱,中國可能限制更多澳產品進口的訊息傳出後,多名後座議員發表“煽動性”言論,主張對中國強硬,甚至呼籲中澳“經濟脫鉤”。澳總理莫里森和外長佩恩已與這些“反叛議員”會見,以緩和緊張。澳獨立媒體“對話”網站14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澳政府對華政策的混亂讓一些後座議員“走向暴動”,澳中關係陷入重大風險。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14日稱,針對中國暫停接受4家澳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可能對澳大麥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澳政府沒有參與和中國的公開爭執,而是採取一種政府稱之為“戰略耐心”的戰略。不過,這種降低外交緊張的說法,在澳執政聯盟內部未被廣泛接受。據《衛報》澳大利亞版報道,執政聯盟的一些國會議員近日敦促政府採取更強硬的路線,炒作所謂“中國的經濟滲透和經濟勒索”。國會議員喬治·克里斯滕森把中國暫停澳牛肉進口稱為“惡棍行為”,表示“和一個威權政權糾纏在一起,讓澳大利亞容易受到經濟勒索和抵制”。他還建立了一個“質詢中國”網站,並在致辭中寫道:“我們必須捍衛澳主權和經濟獨立,並抵制共產主義中國的威脅。”此外,著名的反華鷹派、澳議會情報與安全聯合委員會主席海斯蒂也在社交網站上發起請願,稱要“保護澳大利亞免受中共等專制政權侵害”。參議員費拉萬蒂·威爾斯不僅要求中國為新冠疫情做出賠償,甚至呼籲澳大利亞“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

一些後座議員在中國問題上頻繁發表強硬言論,聲音甚至蓋過了政府官員。澳大利亞反對黨工黨批評莫里森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缺少外交靈活性和紀律性,沒有管理好對華關係,甚至坐視反對中國的執政聯盟後座議員支配了對華關係。天空新聞14日引述工黨領導人阿爾巴尼斯的採訪說,莫里森政府在宣佈推動國際疫情調查時沒有做相應的外交努力,而且一些後座議員的聲音比外交部長還大。“如果我們能聽到外交部長而不是像喬治·克里斯滕森這樣的人表態,會顯得更有技巧”。

澳工商界也批評政府的對華政策。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執行長海倫·索扎克表示,“小小的澳大利亞獨自站出來要求進行疫情源頭調查並影射指責,這可能不是一個好的外交政策舉措。”她指出,“在澳大利亞,關於中國的整個辯論都完全集中在國家安全上,意味著真正的反華”。澳工業集團執行長威洛克斯警告說,“擴音器外交”或過度反應不會帶來好結果,澳大利亞需要找到使澳中關係正常運轉的方法。

在對華出口問題上,真正受影響的是澳大利亞相關行業生產者和州政府,他們的態度是希望儘快解決問題。三個工黨執政的州政府近日批評聯邦政府,提醒中國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伙伴,言語過激和缺乏尊重可能會嚴重損害對華關係並導致不必要的貿易戰。

“澳大利亞的對華關係陷入困境,是時候找到出路了”,澳獨立媒體“對話”網站14日發表樂卓博大學教授託尼·沃克的署名文章稱,“莫里森為自己和澳大利亞挖了個外交洞穴,不明智地介入有關中國應對新冠病毒疫情責任的辯論”。莫里森4月22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討論中國在此次疫情中的責任,之後親自推動對疫情起源的“獨立國際調查”。文章稱,“為何莫里森在和特朗普通話後立即介入該話題,仍然是一個謎。在澳大利亞外交史上,這可能會成為最可疑的嘗試之一”。

文章稱,澳政府對華政策的混亂讓海斯蒂領導的一群反華後座議員“走向暴動”,該人曾將中國比作納粹德國,他們認為與中國的關係是一場零和遊戲。“自2016年以來,沒有澳大利亞總理訪問過中國。”文章說,澳大利亞1/3的商品和服務出口依賴於中國,除了澳大利亞的大麥、牛肉、乳製品、葡萄酒,“中國還有很多潛在目標”。“澳大利亞政府首先應該做的是支援國際上進行疫情調查的努力,停止像世界警察那樣要求中國對新冠病毒疫情負責。莫里森需要減少對痴迷於中國的澳國安機構的關注,更多信任那些真正瞭解中國的顧問。最重要的是,他應該停止挖洞。”

澳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14日發表民意調查結果稱,針對澳3036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68%的人“對中國在疫情中的表現沒有好感”。澳民眾最認可本國對疫情的處理,而對美國應對疫情持負面看法的比例超過了90%。這也令美國在6個調查涉及的國家中墊底。排名倒數第二和第三的是義大利和英國。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了迄今為止對華關係最強硬的表態——“我們可以切斷與中國的所有關係。”然而,中美的利益關係遠比想象的複雜,特朗普想當然的“脫鉤論”落到現實,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情況。

一是不脫不鉤。過去這些年來,中美在核武器、航空航天等涉及國家安全的國防科工領域本就沒有任何關聯,不存在“脫鉤”問題。儘管美國一直試圖以國家安全為由,擴大在這些領域對中國的影響,但我們堅持自主創新,因而不會受到美國“脫鉤”的制約。

二是易脫難鉤。這主要發生在意識形態領域。1978年以來,美國希望透過加強與中國的接觸,進而改變中國政治體制。但近年來,美國處心積慮在中國樹立起來的積極形象,隨著資訊鴻溝的縮小和中國人自信心的提升而呈全面崩塌之勢。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美國當局的“甩鍋”行為加深了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與戰略互信上的隔閡,整體上呈現易脫難鉤的趨勢。

三是高脫低鉤。特朗普政府一直試圖讓高階製造業迴流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更是表示,可為有意遷出中國的美國企業提供全額搬遷費。不過,誠如美國銀行報告顯示,假如將iPhone的生產轉移到美國,蘋果公司將不得不額外收取20%的費用以彌補更高的生產成本。可見,這種局面下,美國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但我們同樣不能輕視這種可能性。

四是先脫後鉤。特朗普政府的另一個重要意圖就是希望在半導體等行業上先與中國脫離關係,再重新考慮鉤連的佈局。2018年以來,美國先後採取了一系列限制中國進口半導體相關材料的政策。據預測,如果中美在半導體領域脫鉤,將導致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市場份額下降18%,就業崗位減少12.4萬個,進而導致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構。這其實是對美國二戰以來苦心經營的全球價值鏈和多邊貿易體系的徹底否定,但從特朗普三年多來的言行來看,不排除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

五是半脫半鉤。經貿摩擦之下,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諸多合作出現了重大波折,好在合作的韌性依然存在。資料顯示:中美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論文數量,在2015年是3413篇,到了2018年已是4631篇;反觀英國與歐盟科研人員的合作論文數量,自2016年以來就停滯不前了。如今,雖然一些美國政客不遺餘力抹黑中國,但在科研領域中美依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合作。因遭遇制度性因素干擾而“半脫”,又因利益而“半鉤”,將會是中美科技界達成新的戰略默契之前長期存在的狀態。

六是難脫易鉤。年均600萬的人員往來,互為前三大貿易伙伴的6000億美元貿易總額,中美兩國的市場紐帶很難被部分政客斷裂。僅就旅遊行業而言,中國人赴美停留期間平均消費6700美元,比其他國際遊客高50%。即便在近些年減少的情況下,仍呈現了超200萬人的超大規模。美國的GDP中服務業佔比超過80%,中美在人文交流方面的共贏與特朗普的“脫鉤論”形成極大反差。

特朗普的“脫鉤論”無非是想阻止中國經濟轉型,進而遏制中國崛起。但歷史的發展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現實情況遠非一些美國政客想象的那麼簡單。就在特朗普強硬表態的同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