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坐等受理”為“上門服務”

“打一個電話,手續辦妥了。如果沒有村裡的便民服務站,我要從濟南跑回鎮上辦理,往返折騰300多公里。”老家廣饒縣李鵲鎮東柳村的田榮堂今天對記者感慨。

田榮堂的母親62歲,隨他在濟南生活,7月20日突發腦溢血住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人急需辦理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這必須在老家鎮上備案。陪護老人無法離開的田榮堂,想到了村裡的便民服務站。他把電話打給服務站代辦員田同賓,對方要了他母親的身份證照片,幫著備齊其他材料,到鎮醫保部門很快辦好了手續。

“有了服務站,村裡人方便多啦!”田榮堂說。今年以來,東營選取50個村和社群,開展便民服務標準化試點,百姓“家門口”就能享受41項便民服務。這些都是和群眾密切相關的高頻服務事項。7月份試點結束後,9月將在全市推開。

“從部門‘各家辦各事’,到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再到大廳整合功能越來越多,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推進,審批服務事項集中、時限壓縮的空間越來越小。而寬敞明亮的大廳,實際上離不少百姓和企業還是比較遠,從村裡跑到城裡,來回快的半天,慢的要一天。”東營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扈新安說,東營經過深入調研,針對群眾和企業難點痛點,提出變“坐等受理”為“上門服務”的工作思路。

從“等上門”到“送上門”,感受到便捷的還有企業。7月27日,在位於東營高新區的勝利泵業高新採油裝備製造基地專案現場,專案負責人譚勝濤說:“這個工程有20餘項審批事項,分局工作人員上門來,從啟動立項手續到正式開工,用了不到倆月。在以前,僅施工許可一項就至少要兩個月。”

便捷緣於政府把涉企服務搬到了“廠區旁”。今年東營採取直接下放、委託下放、服務視窗前移、下放實質性稽核權四種方式,將145項行政許可事項調整至縣區和開發區辦理。至此,市級270項行政許可事項,除涉及保密等事項外,全部“應放盡放”。該市在東營區開闢“實驗田”,設立東營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高新區分局,把辦事視窗開到專案園區,在“廠區旁”即可提供103項業務服務。

“越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聯絡緊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域和問題,就越是我們改革的聚焦點、著力點。”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說,“東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民服務放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把涉企服務放在離企業最近的地方,把權力本位向服務本位更徹底轉變,讓群眾和企業辦事更便捷更高效。”(賈瑞君 趙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68 字。

轉載請註明: 變“坐等受理”為“上門服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