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第一書記祁志剛時,他正在燒鍋嶺村的陽光大棚裡。第一茬香瓜熟了,瓜園裡飄出醉人的香氣。
“我們的瓜,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看這個頭兒,大小不一,絕對是自然生長。”摘下一個拳頭大小的香瓜,祁志剛開始“王婆賣瓜”。一旁管理瓜園的村民秦曉利,麻利地抖落腳上的泥土,樂得合不攏嘴。
從瓜園出來,不遠處就是葡萄大棚。這裡種植的,都是從黑龍江尋覓而來的優良品種“碧香無核葡萄”。眼下,一串串葡萄瑩潤碧綠,珍珠瑪瑙般綴滿藤蔓。
瓜熟了,葡萄也豐收在望。下一步,就是賣出個好價錢了。秦曉利對記者說:“這瓜園、菜田,都是村裡的扶貧專案。村裡的貧困戶只要來這裡打工,給瓜田除除草,給葡萄掐掐尖,每天的收入就有六七十元。而給這些農產品找銷路,都是祁書記的活兒了。”
看著秦曉利眉開眼笑的模樣,祁志剛告訴他,先摘下熟透的一批,明天他就安排人來運。秦曉利搓著兩手,說寧肯半夜起來摘瓜,也絕不提前採摘,讓瓜變蔫了。這,絕對有失他種瓜的水準。
說說笑笑間,今年的第一茬香瓜就賣出去了。利用第一書記代言平臺,祁志剛協助村裡銷售果蔬。另外,包保單位長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也會點對點進行對接。幾年來,長春市建委透過多種方式,為村裡籌措各類資金670餘萬元。
從果蔬大棚出來,又來到了牛舍。這是村裡的又一個扶貧產業專案基地。
藍天白雲下,牛舍四周的玉米地一片青綠。這個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牛舍,是投資240多萬元建起來的,其中長春市建委投入了40萬元。經過不斷繁育,眼下,120餘頭肉牛正茁壯成長。每年,可為村裡貧困戶人均分紅1000餘元。
牛倌兒大爺樂呵呵地從牛舍裡走了出來。他告訴祁書記,方磚運來了。
原來,隨著肉牛的不斷繁育,原有場地已顯得略為擁擠。基地場長要擴建牛舍,為牛舍鋪方磚。他找到祁書記。辦事一向雷厲風行的祁志剛也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馬上給長春市建委打電話,尋求支援。很快,幾車方磚運來了。一邊卸著方磚,場長一邊望著祁書記樂。
祁志剛說,這些肉牛可是村裡的“搖錢樹”。可是眼下,他並不急於把這些“搖錢樹”立刻變現。他要將其繼續繁育壯大,為村裡留下能夠“造血”的儲備。
時近中午,祁志剛帶著記者來到貧困戶谷鳳英老人家中。
小院裡靜悄悄的,一園子的土豆秧苗,把幾間土屋掩映得別有生氣。但就是看不見人影。
隔著院牆,祁書記回頭張望。不遠處的大道上,一位老太太正步履蹣跚匆匆而回。
“您去哪兒了?肺不好還不在家歇著。”望著老人,祁志剛親熱地嗔怪道。
而老人只是笑。又嘮起從前,兒子遭遇車禍,老伴也因病離世。祁志剛笑著打斷她,“這不有我們呢嗎?”老人連聲說:“那是啊,你們三天兩頭來看我,現在我可是吃穿不愁了。看病還能報銷,每年還享受村裡的扶貧分紅,日子舒坦著呢!”
老人笑著,眉頭舒展。她望著祁書記,就像望著自己的孩子。
臨走,祁志剛看見老人家廂房頂的一道裂痕。這幾間老屋已經做過安全鑑定了,但祁志剛還是不放心。他快步走回車裡,拿出手機,把這一條裂痕拍了下來。
又踏入貧困戶苑士國家中,苑士國的老伴兒正鋤地歸來。老兩口和他們患病的兒子,一起圍攏過來。兩位老人憨厚地笑著,說起兒子享受的低保,全家享受的扶貧專案分紅,黝黑的面龐轉眼笑成了花。
祁志剛就這樣忙碌著。從長春市建委軌道辦公室的崗位來到農安縣合隆鎮燒鍋嶺村,兩年多的時光轉眼飛逝。現在,不僅每家每戶情況他都瞭然於心,還與貧困戶打成了一片。兩年多的駐村工作,對祁志剛而言,也是脫胎換骨般的歷練。
站在燒鍋嶺村的村路上,遠眺,無邊的玉米大地正揚起綠色的波浪。伊通河流經這裡,變成了窄窄的帶子。在村邊的低窪處,如果不是走到近前,很難發現,這裡竟有這樣一條河緩緩流過。
燒鍋嶺村,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正一天天走上致富路。如今,村裡的路燈立起來了,文化廣場建起來了,聯合收割機買來了。家家戶戶,富在眼前,樂在眉梢,美在心頭。
而對於祁志剛,這裡也早已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即使有一天離開了,他也會情牽不斷。閒下來,他不停地憧憬著,脫貧致富奔小康後,未來的燒鍋嶺村,將會變成怎樣更加美麗的模樣……(記者 王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