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給我強行寫出來,爸爸的愛在哪裡?”
近日,一段父親“憤怒”控訴女兒的搞笑影片在網上火了。
讓這位年輕爸爸“氣到變形”的原因,其實是女兒在作文中只歌頌媽媽的愛,卻隻字未提爸爸的愛。
面對這樣的“區別待遇”,爸爸的情緒變得十分激動:
他假裝生氣,像連珠炮似的“質問”女兒:
“你怎麼長這麼大的?你衣服哪來的?”“你每次旅遊去哪裡?旅遊怎麼去的?你自己走過去的?”“你每天喝牛奶,還有吃的哪來的?”“房子哪來的?”
面對爸爸的“發難”,女兒只是笑嘻嘻地回答:
“你沒有愛啊!”“媽媽買的。”
爸爸顯然有些“受傷”,要求她必須“強行寫出爸爸的愛在哪裡”。
父女倆的這段互動逗樂了許多網友,大家紛紛留言“心疼”這位不被重視的爸爸。
看得出來,影片中這對父女的感情很好:爸爸看似“生氣”,實際上只是以此方式表達內心的小吃醋、小委屈;女兒在一旁笑得東倒西歪,絲毫沒被爸爸誇張的“表演”嚇到。為啥孩子會“忽視”你的付出?
但為什麼爸爸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卻“看不到”他的愛呢?
前段時間,小編在網上看到了一段來自國外的街頭採訪影片。
影片中的孩子們面對“你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的問題時,絕大部分都選擇了媽媽。
而他們更愛媽媽的理由都很簡單:
“因為媽媽會跟我聊天,會鼓勵我,而爸爸總是在忙自己的事。”
“因為媽媽關心我是否開心。”
“因為媽媽總是陪在我身邊。”
“因為媽媽會跟我一起玩,就像是我的朋友……”
所以,那些總是得不到孩子關注的爸爸們,是否也該認真反思一下自己:你是否給了孩子應有的關注,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愛?
像上文影片中的爸爸一樣,很多父親認為,自己努力賺錢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孩子平日裡也一定能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愛。
但小孩子沒有錢的概念,只知道陪伴就是愛。
孩子不會想住著誰的房子,只記得陪他在房子裡玩的人。孩子不會問買牛奶的錢從哪裡來,只記得給他買牛奶的人。孩子不會管買機票的錢從哪裡來,只記得陪他一起去旅行的人。
如果影片中的爸爸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把問題換成:“你剛買的新衣服是不是爸爸陪你挑的?”“去年暑假旅遊,是誰和你一起去的?”“爸爸是不是經常陪你玩你最喜歡的遊戲?”
當孩子回憶起有爸爸陪伴的快樂時光,就不用“強行”寫出爸爸的愛了。這7組漫畫,觸動無數父母一位作家曾這麼總結為人父親的三重心境:
第一重,做之父,做之師。
希望當全知全能的榜樣,又希望孩子超越我們,責任心爆棚,卻總累得慌。
第二重,做孩子的朋友。
放下老爹的架子,反而能和孩子更好地溝通。但往往父親和孩子說一百句,依然抵不過同齡人說的一句。
第三重,樂在其中的陪伴。
明白自己要怎樣的生活,然後與孩子一起玩耍,互為搭檔,共同生活。
疫情期間,孩子宅在家裡,吃喝拉撒睡、玩樂與上網課等,一定不只是媽媽的工作,爸爸的陪伴實在太重要了。
如何“陪伴”是一門藝術,希望美國漫畫家Chris Grady的這組作品,能夠為所有渴望成為稱職爸爸的人提供一些“陪伴”靈感,從而收穫最好的父子/父女關係。
當爹後,不斷找回了童真1、不是大人陪孩子,是孩子陪大人
小時候,我總央求媽媽:“我想要跟大人一起坐。”媽媽總會回我說:“你還沒長大,去跟其他小孩玩吧。”
長大後,我的夢想成真,跟大人坐到了一起,喝酒聊天。他們說著無聊的話題,我有一句沒一句地搭理著。於是,我又忍不住跑回孩子那裡,和他們玩遊戲。
2、當孩子羨慕別人的能力時,巧妙地幫他建立自信
有一天,兒子看著超人的故事,對我說,“我也希望我有超能力。”
我便問他:“你看到路邊那個垂頭喪氣、戴著醜帽子的人嗎?”兒子點了點頭。
然後我走上去,對著這個路人說,“嗨,你的帽子酷斃了,你帶起來好帥!”路人愣了愣,說,“哦……謝謝你啊。”
這時,我再讓兒子看,“現在,看看那個人的表情,我們都有超能力。”兒子忍不住喊出聲來,“這真的太酷了!”
一起創造美好的回憶3、願意帶著孩子做“危險”的事
我不理解一種做法。當孩子撿起掉落的樹枝時,有一種爸爸會馬上說:“不,寶貝,這很危險,把它放下來!”
真是差勁的老爸。可能當我陪兒子瘋狂地玩著這些掉落的樹枝時,對方也在心裡偷偷地說我,“真是個差勁的老爸吧。”但看著孩子開心的模樣,我堅信自己是對的。
4、陪伴孩子,感受生命的真諦
兒子問我,“爸爸,這棵樹是在睡覺嗎?”我回答說,“不,它死了。”
兒子忍不住說,“啊……”我便回應他,“沒事的,死亡不是糟糕的事。看,大樹死了之後,他們的根還會給土壤補給營養。”
“就連蟲子,也可以靠吃樹上的蛀蟲維持生命。還有,看看這裡,蘑菇和青苔是新生命的預兆。”
“最棒的是,這些樹枝還可以拿來做鐳射劍!”於是,我們倆拿著樹枝,開心地追逐打鬧。
父愛是有期限的5、回過頭看這些年,對孩子的期望一直在變
當兒子還小的時候,我希望他當宇航員、律師:
然後,我們的期望越變越小……最後,我們只希望孩子快樂,善良,友好地對待他人。
6、珍惜孩子的每一次“邀請”
有一天我意識到,當兒子問我,“爸爸,你可以來跟我玩嗎?”我習慣性地會回覆他說,“對不起,我好忙。”
然後我算了一下,2085天后,他成年,就不會想跟我在一起了。
7、“陪伴”不只是屬於孩子,別忘了她
還有一點,我始終銘記於心,那就是,走過漫長歲月,孩子終將離開我。
陪在我身邊的,依然是我最愛的伴侶。
爸爸們,不要讓物質代替陪伴,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和伴侶,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