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言和還是緩兵之計?印軍已從前線後撤 專家的分析很在理

自今年4月初,印方多次單方面越線侵權,並於6月15日蓄意挑釁中方致雙方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造成人員傷亡。經過軍長級會晤,中印雙方達成共識,約定“脫離接觸”並建立一個約3.5-4公里的緩衝區。據印度媒體7月7日報道,中國軍隊已經開始從實控線後撤,並配發了多張衛星圖片,以此“證明”中方卻是已經在加勒萬河谷等對峙點後撤,並營造出中方先撤的假象,但事實上印軍也已經同時從前線後撤。那麼,中印雙方同時後撤意味著什麼?而印軍從前線後撤是真準備握手言和還是緩兵之計呢?
握手言和還是緩兵之計?印軍已從前線後撤 專家的分析很在理
必須指出的是,中印前線部隊在實控線“脫離接觸”共同後撤1-2公里,建立緩衝區,是落實兩國高層在談判中達成的共識,這表明雙方均有意為局勢降溫,以避免發生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或者是戰爭。雙方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也是為接下來的對話與談判創造一個基本的條件,營造出一個緩和的氛圍。據印度媒體透露,中印雙方未來還將舉行高階軍事指揮官會談,商討下一步行動。因此,透過談判解決問題是雙方基本共識,然後在透過落實進一步加以解決,這無疑是最好的方式。這與軍事鬥爭,在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鬥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當然,中印前線部隊後撤,並不意味著印方放棄對相關爭議地區的主權聲索,也不意味著中方放棄原則。
握手言和還是緩兵之計?印軍已從前線後撤 專家的分析很在理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已經向前線地區持續增兵10萬餘人,並將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火炮、防空導彈和戰機等重型武器裝備部署到了高原,以期形成區域性軍事優勢。同時,印度還在加緊架設重型鋼橋樑,並加速向前線運輸食品、武器彈藥等補給物資。此外,印方還加緊向俄羅斯、美國、以色列和法國等採購戰機、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等武器裝備,並希望藉此獲得所謂的“戰略主動”。有分析認為,印軍從前線後撤是緩兵之計,一旦新德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可能發起新的挑釁動作。但也有觀點認為,印方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為未來的談判增加籌碼,並妄想透過施壓按照印方意願解決問題。此外,印度大舉向前線調兵也有迎合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考量。
握手言和還是緩兵之計?印軍已從前線後撤 專家的分析很在理
事實上,儘管印度不斷向前線調兵遣將,但印方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要知道,在拉達克很難容下10萬重兵,這裡不僅山高地險,而且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錫雅琴冰川東南側的德普桑平地有1500平方公里可部署重兵,但對印方來說這就是一塊“絕地”,唯一通拉達克的什約克河公路,有加勒萬河口等3處喉頸之處,一旦被切斷,印軍就會成為甕中之鱉。特別是進入9月大雪封山的季節,極寒天氣下的10萬大軍後勤保障就會成為大問題。此外,印方向前線進行後勤補給的通道屈指可數,戰時一旦這些通道遭到損毀,印軍後勤補給完全無法展開,連後路都被切斷的印軍,接下來的命運除了被殲滅和被俘,到時恐怕就要插翅難飛了。
握手言和還是緩兵之計?印軍已從前線後撤 專家的分析很在理
有軍事專家分析稱,關於中印在邊境領土問題,短期難解:打,容易升級成不易控制的大消耗,影響兩國的發展和民族復興;談,也很難短期內談出成果。而之所以形成這樣的一種難題,還是歷史形成的。有人說,主要原因的是外部力量,大國挑唆。其實,深層也是這些外部力量企圖趁中國將強未強之際,利用歷史遺留問題給中國製造麻煩。而要想某一天干脆利落地解決問題,還是要靠我們加速強大起來。儘管中印前線部隊已經在逐步“脫離接觸”,並建立了緩衝區。不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其實,專家的話很在理,只有等到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而在這之前我們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85 字。

轉載請註明: 握手言和還是緩兵之計?印軍已從前線後撤 專家的分析很在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