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血肉之軀築成信念的堤壩

由 公羊淑軍 釋出於 綜合

  青小平

  對生活在江淮流域的人民而言,2020年的夏天註定令人難以忘懷。6月上旬,中國迎來上半年最強降雨,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釋出暴雨預警。陡增的降水量,讓上百萬公頃的土地一時化作水鄉澤國。從7月2日的2020年長江第一次洪峰,到8月14日的長江第四次洪峰,一波未平、一波又至。洪水夾雜著暴雨和內澇不斷來襲,造成數百萬民眾受災,也對我國的防汛抗洪機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對受災群眾而言,舉家遷徙是躲避洪水最有效的辦法,閉門不出是防範暴雨最有力的盾牌。然而,有一群勇敢的“逆行者”,卻在汛情最險峻的時刻身先士卒、頂風冒雨,本著“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奔走在抗洪防汛一線。在這個行列裡,既有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水文站上,無時無刻不在為國家守望汛情的“偵察兵”;也有連續工作數十小時,在暴雨橫行的街道上往返護送高考考生和試卷的“鐵騎隊”。在洪水勢頭最猛烈的水域,我們更是看到了一個個為了救援被困群眾,搏浪擊水、與洪峰相向而行的偉岸身影。他們用行動證明了人性的可貴,譜寫出一曲曲“為人民服務”的忠誠讚歌。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防汛戰役之中,各地湧現出不少值得歌頌的榜樣,其中任何一人的事蹟單拿出來,都可以寫成一篇動人的文章。這些榜樣形象,指向的不僅是表現突出的個人,更是千千萬萬和他們一樣奮戰在一線的防汛工作者。在這些典型人物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也看到了整個群體偉大的精神縮影。

  在天災面前,個人是如此的渺小。當暴雨傾覆城市、洪水淹沒農田,任憑怎樣的英雄好漢,都一樣會感受到壓倒性的力量。然而,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長,靠的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只有團結一致,渺小的個體才能凝結出足以移山填海的力量。

  面對洪水和暴雨,挺身上前的人未必不怕,但只要他們身邊有一同奮戰的同志,背後有值得守護的人民,汛情的威脅便不足為懼。砂石無法獨自阻擋水流的衝擊,砂石壘成的堤壩卻足以讓江河截流改道。守護著我們的,正是由千千萬萬防汛工作者用血肉之軀築就的堤壩。他們身上或許沒有“超級英雄”的神力,但卻有著再真實不過的英雄情懷與英雄氣概。讓原本平凡的他們成為英雄的,既有人性深處潛藏的閃光點,也離不開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以及一支心繫人民、行動高效、深入群眾的執政力量。

  2020年方才過半,我們已經先後經歷了疫情與汛情兩場“大考”。在這兩場嚴峻的考驗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中國和中國人民絕不會輕易被災難擊倒。正如那句廣為流傳的話所說:我們的靠山是14億人。人是堤壩,人是城牆,心手相連,普通人也能迸發出不普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