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店子鎮小麥畝產創新高背後有秘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張國順 武利峰

在全市418萬畝小麥豐收入倉之際,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得一則好訊息,我市農科院作物所科研人員歷經十多年研發的一項小麥種植新技術在試驗與示範區產量均突破了畝產700公斤,創歷史新高。

6月15日,經過一天緊張的多點抽樣實打測產,博興縣店子鎮店子村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試驗區平均畝產718.1公斤,比常規小畦種植的對照區畝增76.6公斤,增幅11.9%。對店子村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示範區利用聯合收割機進行實收結果:高低畦示範區實收面積6.3畝,總收4458公斤,摺合畝產707.5公斤;常規小畦種植的對照區實收面積6.4畝,總收4170公斤,摺合畝產651.5公斤。高低畦示範區比對照區畝增56公斤,增幅8.6%。

濱州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劉俊展介紹,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2017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技術主要針對井灌區傳統小畦種植模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光熱損失大、小麥群體不足等問題,透過研發的一款新型小麥播種機(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集造畦、施肥、播種、鎮壓與一體,實現了農機農藝的高度融合。該技術在小麥播種時將畦埂變高畦,形成高低兩個畦面,由常規小畦種植模式下只在畦面播種小麥4行變為高畦2行低畦4行,播行增幅50%,小麥群體增加15%左右,為小麥增產奠定了重要基礎。在灌溉方面,利用低畦澆水,高畦代替畦埂擋水,澆水面積減少,束水流急,顯著提高了灌溉效率和均勻度。高低畦種植模式形成的“微梯田”結構,可使土地表面積增加10%左右,增加了吸光吸熱,有利於小麥生長髮育,全田無埂種植,提高了小麥植株蓋度、均勻度,不僅減少了光能損失,同時有利於控制草害、減輕病蟲危害,小麥抗倒伏顯著增強。

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不僅適於濱州市推廣應用,在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地區也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並且在河灌區該技術能夠改變大水漫灌的不科學澆水方式,對於節約十分緊缺的水資源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及省農業廳和省農科院的領導、專家多次到我市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現場指導觀摩,一致認為該技術具有增產、節水、控草、抗病、防倒伏等顯著優勢,符合國家對農業提出的“一控(控制用水)、兩減(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總量)、三基本”的要求,創新應用一項技術即可增產小麥100斤以上,實屬難得。

自2005年以來,市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經過十多年反覆試驗研究,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日臻完善,近幾年先後在博興、鄒平、濱城及泰安市等地開展了試驗示範,應用面積不斷擴大,增產幅度都在10%左右,深受群眾歡迎。下一步將積極爭取專案資金支援,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加快該技術推廣應用,為進一步提高小麥生產水平,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03 字。

轉載請註明: 博興店子鎮小麥畝產創新高背後有秘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