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關係》:“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句話傷過多少老大的心

“你是姐姐,你就得讓著弟弟,幫著弟弟”聽到這句話馬邦尼哭了。

這是前段時間播放的電視劇《完美關係》中的情節,這句話也是很多二孩兒家庭的口頭禪,也是馬邦尼最為傷心的一句話。

馬邦尼是家裡的姐姐,從小到大她就被母親要求照顧弟弟,讓著弟弟。後來中考她考上縣裡最好的高中,父母也不想讓她讀,希望她去讀職校,早點畢業掙錢貼補家用。就連她工作了,家裡也是希望她存錢供養弟弟。

除去馬邦尼老家重男輕女的成分,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馬邦尼是姐姐,在很多家庭裡老大都是被壓制的物件,就因為年長一點,很多父母就認為她/他應該懂事。

在馬邦尼家裡,就因為她比弟弟大,她就需要照顧弟弟,陪伴弟弟;遇到好吃的好喝的她的讓著弟弟,可年幼的她也是個孩子,她也渴望被愛,所以在她眼裡這件事情就極其的不公平。

在她的描述裡,照顧弟弟就成了“伺候”,放學不能與同學玩就是她心中永遠的痛,連說話的語氣都帶著恨。

沒有父母是不疼愛孩子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有的也只是力不從心的忽略。

從她母親知道真相後去馬路邊發傳單來看,她母親也是疼她的。可是她一直認為姐姐年齡要大些,就應該懂事些,應該多照顧弟弟。這樣她對姐姐的關注就少了,對弟弟的關注就多了。

可是她沒有察覺到女兒懂事的真正原因,她沒有察覺到來自老大的恨意,那是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對父母的愛的期待。

沒有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關注的,就因為他/她出生早一點,她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得到較少的關注,這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而這種傷害將是伴隨他們一生的痛,孩子們在乎的不是的多一點玩具,少幹一點活,他們在乎的是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在影視劇中,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尤其是80、90年代的農村。

那時國家放開農村二胎政策,很多父母都生了二胎。

最普遍的就是哥哥帶弟弟妹妹,姐姐帶弟弟妹妹的情況。父母們常說的話就是“帶老二比帶老大輕鬆多了,老大得自己帶,太累了,老二有老大幫著帶,只用管他的吃喝就行了。”

那時政策規定老大與老二要相差5歲,老二出生的時候老大正好可以幫著照顧老二了,可是照顧孩子的責任太大了,會讓他們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負。

照顧幼子的責任本該是父母的呀,哥哥姐姐再大也不過是個孩子。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他們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需要無憂無慮的玩耍,而不是扛起照顧弟弟妹妹的大任。

一起玩他們也許能夠勝任,可是照顧孩子可不只是陪玩。

與此同時,父母對老大的關注也少了,他們不知道老大的需求,也不知道老大的情緒。弟弟妹妹哭了,責備的肯定是老大,父母總是認為是老大的錯,要麼是老大沒照顧好弟弟妹妹,要麼就是老大欺負弟弟妹妹了。

事實有時卻不一定是這樣,很多時候小孩哭是沒有理由的,不一定是哥哥姐姐沒有照顧好,也不一定是他們欺負了弟弟妹妹。

父母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會讓哥哥姐姐感到委屈,孩子最在意是非對錯了,明明不是自己的錯卻強加在自己身上,會增加孩子的怨,時間久了還會怨恨父母、弟妹。

他們會怪弟妹分走了父母對他的愛,分走了對他的關注。他們會以為自己不重要,認為父母偏心,認為父母不重視自己。

父母疼愛幼子是人之常情,可是別忘了,老大出生時也是你們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兒。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他們都值得被你們溫柔以待,其實他們需要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關注與愛。

如果說那個年代的農村二孩的情況特殊,那麼在當今全面二孩兒放開的情況下,老大也常常被忽略。

老公哥哥家生了兩個兒子,老二出生之前老大是家裡的中心,這個年代的孩子總是備受關注,家裡六個大人對他是寵愛有加。

可是老二出生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父母更加關注老二,想著老二小,需要更多的關注,總是抱著,哄著。

出門逛街,親自帶著的肯定是老二,老大就被認為乖一些,懂事一些就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叔叔嬸嬸。

這個時候老大總是顯得悶悶不樂,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要有老二”。

孩子最依戀的還是父母,他們要的不只是吃飽穿暖有人照顧,他們也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

他們最喜歡父母,也喜歡父母給自己多一些關注,其實是與父母一起走走路,逛逛街,他們也喜歡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是自己。

哥嫂這樣的安排無疑讓老大感到被忽略,會讓老大感到難過。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兩個孩子在家裡玩電腦,老二要霸道一些,一下午總是弟弟在玩,可是快到哥嫂下班的點兒,老二把電腦讓給了哥哥,可是哥哥沒玩多久,哥嫂就到家了。

哥哥還沒來得及發現,弟弟就衝到了父母面前說“哥哥玩了一下午電腦,都不給我玩。”結果就是哥哥被訓了,說他應該讓著弟弟,就算想玩,也得跟弟弟一起玩。

這件事就需要父母能夠明察秋毫,既要了解兩個孩子的脾性,也要能一眼看出事情的真相,這樣才不會讓老大受委屈,也不會助長老二的不誠實。

可惜哥嫂就如大多數父母一樣,偏愛幼子,打壓長子,總覺得哥哥大一些,應該讓著弟弟,哥哥大一些就該懂事一些。

可是哥哥再大也不過是個孩子,沒能玩電腦也就算了,還被弟弟誣陷,而父母居然還信了。

這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父母不能給孩子公正的對待,還給予了老二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老大的心理就會受到傷害,他能感覺到父母的忽略。

如果說國內老大的失落是社會文化的產物,那麼國外這個例子就很有說服力了。

美國電影《奇蹟男孩兒》裡的姐姐維婭,在弟弟到來前她是家裡的公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時她也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孩。

弟弟的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原本父母的關注的都在維婭身上的,可是弟弟太特殊了,弟弟因為基因原因先天面目醜陋,她自己也忍不住將關注投給了弟弟。

她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她也知道父母對她是愛的,只是父母真的沒有時間。而她也是很愛很愛自己的弟弟奧多的。

可是一次獨處的時候她吐露了心聲,她也希望父母多關注一點她,哪怕母親只是陪她看看肥皂劇,聊聊女孩子的心事。

電影中維婭已經長大了,明白事情的原委,她知道弟弟需要更多的精力去照顧也不一定能在社會中正常生活,她明白父母為了讓奧多恢復正常付出了多少努力。

可是即使如此,她也是個孩子,是渴求父母關注的女孩兒。他也她還是會失落,還是會渴求父母分一些注意力到她的身上。

已經明事理的孩子尚且如此,即使維婭比奧多大很多,即使道理她都懂,即使她也愛弟弟,她也渴求父母關注她,陪伴她。

那麼當兩個孩子都很小,有沒有奧多那樣特殊的情況呢?感到沒有被關注的孩子一定更失落。

所以無論多大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們給予足夠的關心與耐心,在他們有情緒時及時疏導,在他們有需求時及時關注。

就如一首歌裡唱的那樣“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陪陪我。”

結語:每個人都會希望被關注,尤其是孩子,他們渴望父母的關心,父母公平而無私的愛。尤其是家裡有幾個孩子的,他們總是會比較父母愛誰更多一點。

我的同學至今還發朋友圈訴說父母對姐姐的愛更多,而她姐姐也是時常說父母更偏愛妹妹。

現在二胎全面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添了新成員,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做到對兩個孩子的公平對待,讓孩子們明白父母的愛呢?其實也很簡單,這裡我總結幾條我的所思所想。

一,生活中要建立公平的規則,不要用年齡來做判斷的標準,也不要因為孩子的機靈而改變規則,只用你一次我一次的標準來。

記得《小豬佩奇》裡有一個細節,豬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去他的辦公室,佩奇想按電梯開關,

豬爸爸只說了句“這次該喬治了”就解決了問題,佩奇沒有失望,喬治很開心按了電梯按鈕。因為他們平常的規則就是如此,這次就是該喬治了。

所以我們也需要建立這樣的規則,不偏不倚的執行,孩子們都是明白的。

二,生活中要明察秋毫,做到公允公正,不偏不倚,對錯是唯一的標準。

《小豬佩奇》就有這樣的細節,豬爸爸、豬媽媽來收拾被兩個孩子弄亂的房間,佩奇想推卸責任,就說房間都是喬治弄亂的,豬爸爸在亂哄哄的屋子裡找到了佩奇的裙子,這樣佩奇便承認了屋子是她和喬治兩個人弄亂的。

豬爸爸找到佩奇的裙子

弄清了事實真相,孩子們便不會撒謊,也不會有哪個孩子因為不公正的對待受委屈。

三、給予每一個孩子足夠的關注與尊重,不要因為任何原因忽略孩子的訴求。

比如在問一個孩子問題時,不論有沒有別的孩子替他回答,你都要確認哪個孩子的答案。

就像《小豬佩奇》豬爺爺在問完佩奇種什麼種子後一定要確認喬治自己說出想種什麼,即使此刻佩奇已經搶先替喬治回答了。

爺爺堅持詢問喬治的意見

四、遇到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要及時疏導。

遇到孩子因為誤解而傷心時,一定要及時疏導他的情緒,找機會問明白他傷心的原因,尤其是因為他認為的偏心問題。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大了就明白了,小時候的誤解不疏導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五、多看多學多研究。

當今社會是資訊化時代,自媒體乾貨文章也很多,育兒APP也很多,影視劇裡相關教育題材也很多,該看到的時候多思考,遇到有關二胎育兒問題的時候多學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97 字。

轉載請註明: 《完美關係》:“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句話傷過多少老大的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