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美大理:白族扎染留住鄉愁

由 伯國平 釋出於 綜合

白族扎染,就是把白色的布料紮起來染色。花紋美不美,靠扎;色彩美不美,靠染。2000多年前,板藍根、艾蒿這些在大理蒼山上生長著的天然植物,在智慧勤勞的白族兒女手中變成了藍綠粉紅的各色天然染料。

在大理市喜洲鎮周城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裡,“金花”楊志瑞在白紙上畫出蝴蝶的圖案,然後和丈夫用小木錘敲打著製版。“花鳥魚蟲、幾何圖案,只要畫得出來就能扎出形狀。”她拿來針線,開始一針一線將剛畫上蝴蝶圖案的白色棉布捆紮成了一團。

翻卷、擠揪、摺疊、撮皺,不同扎法將呈現不同的圖案。白布紮成花成捆成卷,放進冷水或熱水中脫漿。需要什麼色調,就放入調配好顏料的缸裡進行浸泡上色。浸泡幾分鐘,出缸的扎染布就會氧化,清水漂洗脫水後拆掉紮起來的線,藍底、綠底、粉底白花的圖案便顯現在原來的白色棉布上,彷彿脫胎換骨一般。

別具一格的扎染工藝傾注著藝人們的匠心,延續起白族兒女的鄉愁記憶。本報記者 黃興能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