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部電影,它沒有強大的卡司陣容,也沒有高能反轉的劇情。
甚至說的還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的鄉村故事。
卻能在豆瓣常年保持9.1的高分。
憑什麼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看完這部作品,懂了,分數里或許包含了太多觀眾的愧疚。
它就是——
《愛·回家》
這是一個關於外婆的故事。
這個故事,也曾在很多人的身上發生。
01
七歲的小男孩相宇因為媽媽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暫時去外婆家小住。
外婆是個啞巴。
皺巴巴的臉上刻滿了風霜,被生活的重擔壓到直不起身子。
骯髒,粗鄙。
這是相宇對外婆的第一印象。
因為嫌髒,他抗拒外婆的一切觸碰。
面對外婆給的菜,他會嫌惡心拒絕。
他甚至從來沒喊過一聲外婆,倒是叫過不少次啞巴。
他不喜歡外婆,更不喜歡外婆家。
一間破敗簡陋的泥土房,陰暗狹窄。
沒有電視,沒有網路,又髒又亂,地上還隨時都會有爬蟲。
在城市長大的孩子,要接受這種生活上的落差,實在太難了。
02
在這個破敗的地方,無論外婆對他多好,他依舊很難喜歡上這裡。
一隻遊戲機是相宇唯一的消遣。
但是很快,遊戲機沒電了。
外婆沒有見過遊戲機,不知道什麼是電池,也沒有錢給他買電池。
失望之下,任性的相宇扔掉了外婆的破鞋,即使他明知道這是外婆唯一的鞋子,前一天晚上才熬夜縫補好。
沒有鞋子的外婆只能赤腳走在山路上。
而此時的相宇滿心想著的依然還是電池,找不到錢的他看上了外婆唯一的一根簪子。
趁著外婆午睡的時間,他輕而易舉地偷走了簪子,邁著輕快的腳步朝著便利店走去。
沒想到這裡實在太偏遠了,便利店裡也沒有電池。
相宇不僅沒能換到電池,還迷了路。
當幾近奔潰的他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回到家的時候,外婆已經佝僂著身子在那兒等了很久很久。
沒有責備,沒有埋怨。
她只是一直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外孫。
相宇要吃肯德基。
可外婆只能理解出外孫要吃雞。
當相宇舒適地躺在床上時,外婆卻冒著大雨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只為去給外孫買雞。
但是當她辛辛苦苦買來,煮好雞湯,端到相宇面前,只等外孫滿意的答覆時。
卻被掀翻了飯碗。
“這不是肯德基,你騙人!”
老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能驚慌失措地撿起地上的飯粒,暗自心疼潑到地上的雞湯。
為了能讓外孫吃上想吃的東西,她帶著自己種的菜去鎮上賣。
不會說話,就艱難地用手比劃,努力挽留街邊的路人。
賣菜得來的錢,她全部用來給外孫買鞋,買麵條,買巧克力餅。
然而兩人回家的時候,相宇遇見了喜歡的小女孩。為了不被人知道自己“見不得人”的外婆,他竟然阻止了外婆上車。
老人敲著車窗想讓外孫帶走自己的包裹,也被視而不見。
最終,老人沒有選擇坐下一輛車,而是為了省錢,一步一步走回了家。
整部影片都沒有激烈的情節衝突,只有外婆對外孫無限的包容與愛。
影片中,有一個動作,外婆重複了很多遍。
可直到影片結束,我才知道,原來這是道歉的意思。
外婆不能說話,不懂什麼是遊戲機什麼是滑板鞋,也沒見過肯德基漢堡包。
她只能不停地用手勢比劃:對不起。
03
面對外婆這一次次“愛的道歉”,相宇真的無動於衷嗎?
並不是。
首先不得不提一句相宇的家庭背景。
相宇沒有父親。
他的母親,十七歲和男人私奔離家出走,又在生下孩子後分手,成了單親媽媽。
因此相宇從來沒有體會過父愛,甚至於從母親那裡,他也得不到關注,有的只是滿滿的不耐煩和打罵。
自然,他也沒有被教導過如何尊重老人,以及什麼是愛。
七歲的他,毫不掩飾地散發自己的惡意,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傷人。
但逐漸的,在外婆這種強烈的愛意中,相宇還是有了變化。
在外婆因為淋雨買雞而生病時,他的內心也會有所觸動。
仔細地替外婆蓋好被子,準備午餐。
看著外婆不捨得坐車而一個人走回家時,也會悄悄地將最後一塊巧克力餅放進外婆的口袋。
再之後,他會主動替外婆穿好所有的針線。
也會在離開前,教外婆學寫字。
“這是我病了”
“這是我想你了”
“你病了就給我寫信,我會盡快趕來這裡”
可是外婆學不會。
這對於她來說太難了。
影片的最後,是外婆一個人的身影,在崎嶇悠長的山路上走著,孤寂又悲涼。
就像開頭說的,這是一個關於外婆的平凡故事。
但影片裡講的不僅僅是相宇的外婆,也是我們許多人的童年。
一地涼蓆,一把蒲扇,還有邊上搖著蒲扇的外婆,也許是我們這輩子都難以再次體驗的愜意。
那永遠藏著零食的抽屜,永遠多出別人很多的壓歲錢,以及每次離別前那依依不捨的眼神。
似乎都一模一樣。
可是後來,我們長大了。要上學,要工作,要成家立業。
我們什麼都要,唯獨捨棄了老人。
多久沒見過外婆了呢,又有多久沒給外婆打過電話了呢。
甚至已經回憶不起來了。
似乎真的是,一個不斷付出,一個不斷虧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