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和印度合作轉向中國,和中方達成多項合作,還拒絕美35億援助

最近,南亞小國尼泊爾因不再忍受印度挑釁並迅速做出一系列漂亮的反擊之後,讓尼泊爾怒刷了一把存在感,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首先是將與印度有爭議的300多公里領土據為己有,並附加13個哨所來捍衛版圖。

隨後,尼泊爾當局宣告印度比哈爾邦,甘達克水壩的修繕工作就不用其費心了,並迅速關閉了18個位於尼泊爾境內的水閘,直接導致比哈爾邦的民眾缺水而陷入混亂。尼泊爾政府這一系列乾脆利索的反擊,一下令印度朝野沒緩過神來,也讓全世界對尼泊爾刮目相看,難道這個長期依賴印度的南亞小國開始覺醒了不成?

拒絕和印度合作轉向中國,和中方達成多項合作,還拒絕美35億援助

由於尼泊爾與印度三面接壤,地理位置太緊密,以致於尼泊爾歷屆政府對印度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感。尼泊爾大量日常用品都從印度進口,外資投資大部分也是來自印度,甚至在貨幣領域,尼泊爾盧比跟印度盧比掛鉤。石油和天然氣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資源基本交給印度供給,最現代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也靠印度。

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可以說達到了驚人的地步,難怪當尼泊爾第一次作出全面反擊之後,印度政府和民眾都感到驚訝不已也就不足為奇了。談到尼泊爾,它是一個內陸國家,境內常住人口近三千萬左右。儘管尼泊爾長期依賴印度,但境內經濟並沒有得到喜人的發展,截止到2018年,尼泊爾的人均GDP也只有1025美元左右,相當於中國的1/9。國際輿論往往習慣將印度稱之為南亞霸主,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拒絕和印度合作轉向中國,和中方達成多項合作,還拒絕美35億援助

印度歷史上是有侵略前科的,曾經趁亂將錫金國變成了它的一個邦。而尼泊爾經濟命脈被印度掌控著,印度動不動地制裁尼泊爾,比如2015年就曾經對尼泊爾展開長達五個月之久的貿易禁運,令尼泊爾的經濟發展一度陷入停滯。也許後來尼泊爾當局逐漸意識到過分依賴印度的後果十分嚴重,開始試圖與隔著喜馬拉雅山脈的鄰居中國開啟經濟往來,隨後受中國“一帶一路”的邀請,以及中國崛起釋放出的強烈訊號,讓尼泊爾毅然坐上了中國這輛“戰車”。

2018年年初的時候,中國構建的網際網路光纜在尼泊爾投入使用,從此尼泊爾擺脫了在網際網路領域對印度的依賴。2019年10月尼泊爾正式加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計劃當中。2022年,中尼鐵路,長達540公里,將完工並正式運營。此外,中國參與建設的尼泊爾水電站和光伏發電廠也已經投入使用,格力電器的大批有競爭力的產品也進入尼泊爾市場。所有這些與中國的合作,讓尼泊爾逐漸有了底氣,他們將不再畏懼印度。

拒絕和印度合作轉向中國,和中方達成多項合作,還拒絕美35億援助

當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關係。假如一個國家在經濟方面過分依賴於另一國家,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將受制於這個國家,尼泊爾和印度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尼泊爾如今覺悟了,這對國家安全反而有保障。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尼泊爾跟中國展開合作,逐漸擺脫對印度的依賴會不會激怒印度,如果逼急了印度,印軍會不會孤注一擲侵略尼泊爾?事實上,這種可能性不大。

拒絕和印度合作轉向中國,和中方達成多項合作,還拒絕美35億援助

二戰以後,聯合國安理會的成立便是人類之福。它的存在意味著一個國家明目張膽地大肆侵略或者吞併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聯合國安理會不會坐視不理,會透過維和部隊進駐,成員國投票等方式,對其遏制和制裁,使其陰謀詭計不能得逞。比如科索沃問題就是一個極好的的例子,聯合國安理會介入,加上中國等維護公平和正義的大國加持,最終都沒有讓霸權得逞。

尼泊爾外交策略的重大轉變,特別是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引起了美國的注意。根據《印度經濟時報》的訊息,美國千禧挑戰公司提出給尼泊爾提供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就是大約35億元,希望透過這筆投資來援助尼泊爾的基建工程,可是被尼泊爾議會駁回,尼泊爾政府的幾個主要領導人也不同意跟美國展開合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37 字。

轉載請註明: 拒絕和印度合作轉向中國,和中方達成多項合作,還拒絕美35億援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