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扶貧印記:助農脫貧無獨有“藕”,全村小康幸福相“蓮”

由 申屠仲舒 釋出於 綜合

助農脫貧無獨有“藕”,全村小康幸福相“蓮”

——祁東縣洪橋村規模種植蓮藕1000餘畝年純總收入500多萬元

夏天,荷塘“接天蓮葉無窮碧”,壯美的景色吸引許多的遊客前來觀賞。秋天,荷塘裡外一片繁忙的收穫景象——採藕、清洗、晾乾、過稱、裝箱,一車車運往市場,進入千家萬戶,白白胖胖的蓮藕讓村民換回一紮扎的票子。這是祁東縣洪橋街道洪橋村規模發展蓮藕產業,助推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近日,筆者在洪橋村看到,當地蓮藕種植大戶彭安民正在自家40餘畝藕塘旁和當地村民一起採挖蓮藕,新鮮脆嫩的蓮藕在塘邊堆了一大片,大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採藕現場,一個三歲的小男孩站在田埂上,目不轉睛地盯著荷塘。一會兒,他也要下到田裡去“幫忙”,分享這份收穫的喜悅。望著頑皮的小孫子,彭安民樂呵得合不攏嘴巴。“今年風調雨順,蓮藕獲得了豐收,個頭大,也好挖,每畝至少能挖出3000多斤。蓮藕的市場行情不錯,批發價每斤3元左右,零售價每斤5元左右。”彭安民告訴筆者,他種植的蓮藕在祁東及周邊地區批發就能銷售一空,預計今年的總產量將達到10萬斤,按目前批發價格每斤3元計算,便可收入30萬元。除去人工、運輸等成本,有20萬元左右的純收入。

在該村蓮藕種植基地,村民陳明生拎著剛收穫的蓮藕,樂呵呵地說:“水田種植蓮藕,畝產值能夠達到8000元以上,效益很不錯。現在,我們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了蓮藕呢!”

據村支部書記李金山介紹,洪橋村緊鄰縣城,歷史上並沒有種植蓮藕的習慣。由於山多田少,村民們沒有什麼致富門路。五六年前,有村民開始小面積地種植蓮藕,但也得靠天“吃飯”,一旦遇上天旱,種蓮藕的收成甚至比不上種水稻。特別是田間都是羊腸般的田堘,遇上蓮藕豐收,將它們挑到公路上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2017年,上級派了扶貧工作隊進村,透過考察發現種植蓮藕確實是一條很好的致富門路,於是在全村進行全面規劃佈局。為了解決水源和運輸的問題,扶貧工作隊一方面向上級申請專項資金,一方面組織村民自籌,當年共籌集資金50餘萬元,修通了灌溉水渠和田間車道。2018年,全村有50多戶村民共集約了180多畝稻田,成片種植蓮藕,獲得了成功。為鼓勵村民發展蓮藕規模種植,村裡出臺了多項優惠舉措,免費提供種植技術,融合資金相互幫扶,多方打通銷售渠道形成產銷一條龍,使蓮藕市場越做越大。後來,又有不少村民相繼加入到蓮藕種植行列中來。如今,整個洪橋村蓮藕種植面積已達1000餘畝,年純收入500多萬元。

“現在收穫的蓮藕,既可作蔬菜出售,還可作藕種售賣。如果覺得價格不理想不想賣,留在田裡續生也行,反正隨時挖出來賣,都是錢砣砣。”秦貴橋是洪橋街道駐村扶貧工作隊長,他告訴筆者,蓮藕種植不僅讓當地老百姓賣藕增收,還帶動鄉村旅遊助推了第三產業。為了讓蓮藕種植的效益最大化,村裡種植了一部分觀賞蓮藕,一年四季吸引了不少遊人前來觀賞和拍照,使得洪橋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景點村。目前,隨著規模種植蓮藕產業的興起,湘香生態農莊、高音橋休閒聖地、彭家大院等一批文化旅遊第三產業也應運而生,且漸具規模,成為了該村繼蓮藕種植後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產業。

助農脫貧無獨有“藕”,全村小康幸福相“蓮”。這是一遊客在遊覽洪橋村蓮藕種植基地後發出的一聲讚歎,很好地展現了洪橋村依靠蓮藕規模種植脫貧致富的幸福場景和美好生活嚮往。

(文/彭建華 圖/彭理)

【轉載請標明來源:祁東融媒體中心】

◆編輯:易玉娟(實習)◆監審:譚新軍

◆三審:屈 波 ◆總編:王志英

▓請盡情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