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有嘻哈》的火熱程度幾乎是風靡全國,全民議論,一上線,播放量幾個小時就破億!
同時,這些選手的爆紅,身價出場費傳聞已翻20倍!
這時候陳冠希發微博,很明顯有所指向,矛頭即是《中國有嘻哈》的參與人員。意指除了熱狗之外。
他們這些地下的rapper,實力是有的,連教父歐陽靖都誇讚,也有目共睹!
很少能見到這些直言不諱,有攻擊力的語言的節目,算是當今的一股清流。
連虹橋一姐都開始合影!
在看紅花會PG one!更是備受明星們關注!
那對於陳冠希的diss,你有何想法?
開篇之前,我先簡單講解一下“中國”一詞的來源。據目前所知,最早出現“中國”一詞是在西周初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詩經·大雅·民勞》有“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的詩句,大意是,愛護京城這些人,安撫四方諸侯。中國在此指京城,是周天子的居住地。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陝西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名叫何尊,上面的銘文刻有“宅茲中國”四個字,翻譯成現代漢語意為:在國家的中部建築宮室,這個中國在此指得也是京城。周朝代商成為天下共主後,在中原洛邑(今河南洛陽地區)營建宮室,作為王畿之地,並在周圍大封諸侯。他們認為京城位於諸國之中,故才有了中國的說法。最初中國是政治上的概念,中央政府所在的王畿是天下的核心,是國家的代表,故而中國一詞漸漸地就成了國家的名稱。但有意思的是,在中華民國以前,歷朝歷代都沒有以中國為國號的,而是以自己的朝代作為名稱,如夏商周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等。又由於京城代表了當時文明的最高水平,中國一詞又被賦予了文化意味,信守周禮的人,都以中國人自居,並以此評判他人。
何尊
與中國一詞相連的還有一個詞,即“華夏”。中國人常常自稱或被稱為“華夏人”,或單稱為“華人”“夏人”,或“諸夏”。單從字面講,《說文解字》釋華為“榮也”意為花朵;釋夏為“中國之人也”,合在一起意為“像花朵一樣繁榮的中原地區的人”。有的學者認為,“華”“夏”都是中原地區山、水的名稱,用來指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有的認為,“夏”就是指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表明中國人是夏朝的後裔。總之,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的族群,被冠以“華夏”的稱謂。華夏人的最大特點是尊崇周禮。而懂禮,在當時就是文明的象徵。因此“華夏”就有了文化的意味。如你守禮,雖不住在中原,但也會被看作為華夏人。反之,你雖生活在中國,但如果不守禮,也會被視為蠻夷。韓愈在《原道》一文中記載了這一現象,他說“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意思是說,孔子寫作春秋的時候,諸侯有人用外族的禮節,就把他當作外族;上進到用中華禮節,就把他當作中國人。可見,我們的民族觀主要是立基於文化上的,而不只是單純的地域和血緣關係。
大禹治水
中國和中國人的概念是動態的,總的趨勢是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夏商周三代,中國主要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大致包括今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到了秦漢時期,領土已是三代的數倍,漢武帝時,中國版圖東臨日本海,包括朝鮮半島中北部。西至中亞,北逾陰山,南到越南中部及南中國海。以後,隨著國勢強弱,版圖亦隨之盈縮。已改稱漢人的華夏族人口也空前膨脹,原因是那些原來生活在各諸侯國內的所謂的夷、蠻、狄等已與諸夏完全融為一體,華夷之分已不復存在,他們都生活在強盛的漢帝國裡,人們以此自傲,因而漢人的稱呼便應運而生。從此,漢人、華人、唐人,在許多場合,成為可以與中國人互換的名詞,因為漢族佔中國總人口的90%以上,體現了這個國家的主要特質。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提請大家注意,那就是中國、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形成幾乎是同步的,猶如人的身心一樣難以分割,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夏商周是國家形成時期,也是華夏族凝聚之日,更是中華文明誕生之時。隨著漢帝國的建立,漢人也如影相隨,而獨尊儒術的意識形態也以國家意志力確定下來。這與歐洲不同。希臘、羅馬是歐洲文明始祖,希臘是有民族沒國家,羅馬是有國家沒民族。怎麼講呢?希臘雖然很小,但由於地理環境所限,到處是山,導致諸邦林立,雖有統一的民族,但無統一的國家,最後很容易地就被人吞併了。羅馬是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但統治民族羅馬人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境內民族紛繁,信仰多元,離心力一直都存在著,當帝國衰落時,日耳曼人一衝擊,就四分五裂了。而且後來它們接受了基督文化,一小部分接受了伊斯蘭信仰。而我們是一直沒有變,國家、民族、文化三位一體,從遠古一直走到今天。由於這個特點,使我們國土擴充套件了,但仍叫中國,民族壯大了,但仍稱漢族,文化加入了新因子,但仍屬中華文明。舉例說,南北朝所謂的“五胡”,與漢族融為了一體,像後來的鮮卑、契丹、女真,最後也都融入了漢族,而他們的地盤也都歸入了中國,再後來蒙古、滿族主政中原,直接的後果是把東北、西北、西南的版圖最終確定下來,連同他們民族本身一併歸屬中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佛教進入中國後,也與儒道融為一體。打個比方,中國、中華民族、華夏文明就象母親河黃河一樣,不管有多少支流注入它的體內,只是為它帶來了新成分,卻不曾改變它的性質,不過使水流更加澎湃,更加充滿活力罷了。
以上就是中國、中國人、中華文明的總特徵。那麼,基於此的中國人人性基因特徵都有哪些表現呢?首先說一說中國人的信仰,下面我們就正式開說。
(2017-08-06)
中國是橋的故鄉
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
發展於隋,興盛於宋
遍佈在神州大地的橋
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連線著祖國的四面八方。
中國古代橋樑的建築藝術
有不少是世界橋樑史上的創舉
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今天能留存下來的古代橋樑
承受了千百年風霜雨雪
洪濤地震和戰亂兵禍的考驗
已是彌足珍貴
歷史上數以千萬計的橋樑
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輝煌成就
不僅在東西方橋樑發展史中佔有崇高的地位
並且也成為中國地緣文化藝術的綜合載體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從古到今,
橋與人們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
古橋之美,不僅在其功能和造型,
也因其在長久的生活中,
早已演化成中華文化圖譜中
最美的一道弧線。
注:圖文轉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2017-06-27)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專訪:中國抗癌之路怎麼走
新華社記者李雯
近日,一種被誤讀為“用小蘇打‘餓死’癌細胞”的抗癌療法引發熱議。雖是訛傳,但表明“抗癌”話題公眾關注度頗高。多種因素作用下,全球癌症發病率不斷攀升,抗癌成為醫學界熱點研究方向,中國也不例外。
今年年初美國政府提出的抗癌“登月計劃”近日有了新的進展,由美國癌症專家組成的“藍絲帶顧問諮詢委員會”建議,應在免疫療法、資料共享和建立患者網路等十大領域重點投資,從而達到加快癌症研究的目的。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所長季加孚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集中了各類癌症人群,有利於資料採集和進一步展開研究,如能打破頂尖研究機構和基層醫院之間屏障,將使更多患者受益。
中國癌症特點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癌症發病符合全球發病的規律,也有自己的特點。隨著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癌症發病率也會不斷提高,這是全球癌症發病的共性。此外,癌症與飲食習慣、吸菸、遺傳因素和職業暴露等因素也有關係。
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的癌症發病譜存在顯著差異。
以消化道腫瘤為例。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飲食結構中,精細化、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更為常見,因此結直腸癌等下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偏高;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飲食相對粗糙,多食醃製食品,因此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腫瘤更為多發。
中國城市地區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於農村地區,但死亡率低於農村地區。一方面因為城市地區診療水平更好;另一方面,由於癌譜不一樣,預後相對較好的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在城市高發,預後相對較差的肝癌、食管癌和胃癌在農村常見。
隨著城鄉間社會經濟水平、環境、生活方式差異逐漸縮小,城鄉地區整體癌症發病率、死亡率以及癌譜構成也逐漸接近。
在中國,主要的惡性腫瘤包括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乳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腦瘤和胰腺癌,約佔全部發病的75%。2000年至2011年,中國男性癌症總髮病率保持穩定,然而女性發病率有所上升,年均增長2.2%。
(2016-09-26)
文/書櫃團伙【口述:李小姐||申明:圖文無關,原創作品頭條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授權請聯絡作者,抄襲必究】
或許是我從小家裡條件太好吧,所以我從小就喜歡自由,不太受約束,所以更不在意世俗禮教。
但是我從小是一個乖乖女,只是有自己的想法而已。
大學時認識了一個非洲來北京留學的留學生,因為我是計劃大學畢業就出國繼續讀研的,所以身邊的外國朋友很多。
以前也沒有想過會和一個非洲的黑人男生成為男女朋友關係,從沒有想過。
時間久了,發現我倆都喜歡上了對方,自然而然也就在一起了。
在中國,一個美女,還是一個富家女,喜歡上一個非洲人,是很奇葩的事情。
我承認大學時期我的壓力很大,其實他的壓力也很大,他也很清楚中國人對中國女生和非洲黑人談戀愛的偏見,但是這更激發了我內心的不願屈服於世俗的念頭。
大學畢業後,我決定和他繼續走下去,準備結婚了,可是從我們第一天戀愛到現在,我爸媽和所有親戚都強烈反對。
我該怎麼辦?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