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6月19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與閃電“斷交”幾天後,與中國大陸建交的過程也從各方透露出來。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8日報道,《自由時報》引述所獲情資顯示,政府是在高度保密情形下運作“斷交”事宜,過程僅總統、副總統、一名副外長與一名外交部行政人員知情。
據報道,在“斷交”兩週前就接到與中國大陸展開“政治對話”的相關情報,但研判是“開啟對話”。“斷交”前48小時,有訊息稱,政府將召開重大記者會,可能宣佈與臺“斷交”。駐巴使館全員出動查證與挽救,但直至“斷交”前4小時,巴方還否認這一點,是到“斷交”前40分鐘才收到正式通知。
訊息人士分析,與“斷交”主因是經濟。這名訊息人士指出,中國大陸近3年在爭取所有重大建設專案,包括港口、地鐵與公路等工程,規模達256億,最近3個月更增加超過80億貸款。
首都城市長何塞·布蘭登說,大家等待中巴建交已經很久了。他說,有眾多華人和較高的中文使用率,有不少美味的中餐館,中巴文化相互交融,這些都有利於中國大陸投資者更容易地在建立業務,或將作為拉丁美洲業務的總部。
據中時電子報6月18日報道,與“斷交”震驚各界。駐大使曹立傑17日清晨返臺,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親自前往接機。曹立傑下機時與李大維握手擁抱,並將使館降下的旗幟交給李大維。曹立傑哽咽表示,雖然旗子帶回來了,但外事人員依舊會努力爭取的榮譽和尊嚴。
據瞭解,面對“突襲”“斷交”一事,駐外單位並非全然不知情。“斷交”前最後48小時,外事部門與駐館人員徹夜未眠,直到“斷交”前40分鐘,告知“斷交”一事,臺方仍持續遊說,甚至透過人在日本的巴國總統胞兄從中斡旋,但最後對方仍傳訊表示“大勢已去”。
據廣播公司網站6月17日報道,作為最早的“邦交國”之一,政府只是在宣佈和北京建交前才知會了“老朋友”。這一對於來說悲傷且尷尬的不尋常決定的背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總統巴雷拉宣佈這一決定之前,和中國大陸開展了數月的談判。談判背後的主要推手是兩國的商業機構,這些機構在過去幾年裡一直極力主張“棄臺奔陸”,的商界巨頭們更是已經把目光投向了來自大陸的投資。
運河管理局局長豪爾赫·基哈諾15日說:“位於美洲大陸中心位置的能夠吸引大量投資,如果沒有和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就難以為他們的投資提供平臺。”
一些參與並致力於中巴建交的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中國大陸和在最近幾周里加速了建交談判。
兩名接近談判的匿名官員也透露,雙方的談判持續了數月。4周前,在派出了一個外交團隊前往北京後,兩國建交程序開始加快。
另據“中央社”6月18日報道,副外長因卡皮耶說,過去就有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打算,但時機不成熟,雙方建交是“在正確的時刻做了正確的事”,並非“交易”。
他表示,中國大陸與之間有著“九二共識”,“承認這一事實”。
因卡皮耶在與中國大陸建交4天后受訪表示,相信與中國大陸一定能保持長期、穩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