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故宮漢白玉開採地關停 挖山抽水致泉水枯竭

由 敖學農 釋出於 綜合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廢棄的漢白玉礦坑湧出山泉水。

  漢白玉遺址公園全景效果圖。高莊村供圖

  本報訊通體潔白無瑕、質地瑩潤細膩,產於房山區大石窩鎮高莊村的漢白玉名聞遐邇。如今,具有兩千年漢白玉開採史的高莊村主動封停礦區,並向本市及房山區國土部門申請提前4年登出採礦證。記者昨日獲悉,作為房山區最後一家封停的非煤礦區,該村採礦證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登出。目前,該村正依託採礦區遺留礦坑,綠化修復生態,並轉型打造成一座漢白玉遺址公園。

  大石窩鎮地處房山西南丘陵地帶,高莊村位於大石窩鎮中部,是國寶“漢白玉”的故鄉。故宮、頤和園、天壇、盧溝橋、十三陵等所用漢白玉石材,均取自該處。

  昨日下午,一拐進高莊村,記者便見街道兩側鱗次櫛比的皆為漢白玉雕刻廠。右轉進入一條窄得僅容一輛車通行的泥土路,目之所及均為一垛垛潔白石材,蔚然壯觀。

  順泥土路西行約一公里,道路左側一塘碧波突然闖入眼簾。溫潤如玉,天光雲影,細波粼粼,四周的白色崖壁險峻清奇。“這兒是挖漢白玉後遺留的礦坑,深70米。這水是從礦坑裡湧出的山泉,水溫14℃,冬暖夏涼,現已深50米,再過兩天就能湧滿池塘。”大石窩鎮鎮長朱華俊介紹,晴天泉水能見度極高,“乘船下水,可看見坑底採挖漢白玉留下的鋼釺印。”

  在今年72歲的村民高景元眼裡,該村的變化不僅僅是大礦坑變成了泉水湖,他感覺村裡環境又回到了自己兒時的模樣,“那時村裡有5個泉眼,一年到頭不斷湧水,冬暖夏涼,我小時候老在泉水裡泡澡、抓魚。”

  老人說,最近幾年,隨著大型機械進山採挖漢白玉,挖山抽水,越採越深,泉脈都給挖斷了,泉水乾了,泥沙淤積,垃圾、雜草遍地。晚上,採挖機械的巨大轟鳴令村民半宿睡不著。車輛載著上百噸石材跑,軋壞了泥土路,路上浮土有30釐米厚,西北風一吹,全村烏煙瘴氣,“曬的衣服上落滿土,院裡種棵花,葉子、花上也全是土。”

  去年漢白玉採挖一停止,村南的泉水河,以及村子南側的5個泉眼,便開始“汩汩”冒水了,“村南的泉水河有半米深,三四個泉眼噴的水也有半米多了,現在村裡是溝滿河平。”老人感慨。

  去年底,繼先後關停70餘家漢白玉礦之後,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房山分局、大石窩鎮及高莊村村委,決定提前停止漢白玉採礦,並申請登出至2020年12月15日才到期的採礦證。

  “保護生態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配合,堅決不能再‘吃了祖宗飯、斷了子孫糧’。”大石窩鎮高莊村黨支部書記高繼金稱。

  村鎮召集8個採礦班組負責人開會,開全體村民大會,並要求黨員、幹部帶頭退出。去年底,今年46歲的一號礦班組負責人高明福帶頭,將採挖裝置全部退出採礦區。他對記者說,其開採礦山17年,將村民工資從每天20元漲到200元,本來有些捨不得。但是,再大的金山銀山也遲早給挖空,“我一聽停止開採後,還要建礦山公園,特別高興,這就是要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

  如今,佔地約2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的漢白玉遺址公園已初步完成規劃。規劃方案顯示,該公園將利用遺留的礦坑原貌,依託多變的山體地形,建成包括“石雕體驗”、“水上樂園”、“摩崖石刻觀賞”、“都市農業體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礦山公園。在這裡,遊客不僅能和兩千年來的漢白玉文化親密接觸,可親手拿起工具,體驗“敲、打、滑、拉、安”漢白玉雕刻技藝,還可觀賞摩崖石刻,體驗都市農業。

  昨日,已同礦山打了25年交道的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房山分局副局長魯永來告訴記者,該處滿目瘡痍的山體還將全面進入生態修復,補上新土,綠化美化,最終長期恢復該區域的水資源及生態。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