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軍區做好邊防哨所接入國家電網“下篇文章”——
西陲哨所,官兵體驗“電氣化”
■中國國防報記者 晏 良 通訊員 鄔 軍
連通大電網後,昆木加哨所購置一批新電腦,方便官兵與親人視訊通話。晏 良攝
2月9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投向西藏軍區最西端的昆木加哨所時,哨聲遽然響起。中士王思成翻身而起,迅速整理內務,收起床上的電熱毯。
電熱毯,往年只是在溫度低於-20℃時,拿來應急的“裝備”,如今已經成為哨所的日常標配。
溫暖從夢裡延伸到現實:加溼器讓房間變得溫潤,烤鞋器使足底保持乾爽,散熱片取代煤爐子,熱水器趕走冰碴子……王思成笑著說:“昆木加再遠也是大電網覆蓋的地方,上級做好通電‘下篇文章’,讓昆木加哨兵過上了現代化生活。”
昆木加哨所始建於1960年,緊靠阿里地區,離拉薩上千公里,被稱為“西南第一前哨”。哨所海拔4960米,地處方圓數十公里的無人區,年平均氣溫不到5℃,最低-37℃,大雪封山期長達5個月。建哨以來,一茬茬哨所官兵經歷了從點酥油燈到柴油機發電再到光伏發電等不同的照明時期。
悠悠數十載,各級致力解決西藏艱苦邊遠地區“無電、缺電、用電受限”等難題,電力天路逐漸向雪海雲天延伸。去年12月,阿里聯網工程正式宣佈投運,長明電就此點亮“世界屋脊的屋脊”。昆木加哨所同步接入國家電網,正式結束了60年依靠自我發電、計劃用電的歷史。
喜訊之後還有更多的好事。西藏軍區以阿里接通國家電網為契機,持續解決周邊駐軍用水、取暖、醫療、如廁等難題,把電力轉化為戰鬥力。
2月8日,記者來到昆木加哨所時,碰見炊事班長劉陽帶著戰士們解除安裝年貨。一卡車的食材,大家前前後後忙活了快1個小時。
“這麼多食材怎麼儲存?難道有特大號的冰箱?”帶著疑問,記者走進哨所炊事班,跟隨戰士循著廚房找了找,見到了專門儲存主副食品的大冰箱。“這不快過年了嘛,連隊就多送了一些給養。剛配發的冰箱不僅容量大,而且保鮮效果好。”劉陽高興地說。
談及哨所的飲食保障,服役10年的上士佘遜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在沒有通電之前,哨所的食材只能儲存在地窖。有一年寒冬,雪一場接一場地下,把昆木加哨所圍困成了一座孤島,菜窖裡的蔬菜凍得像石頭,拿出來解凍後又化做一攤水跡。即便省吃儉用,還是沒挺幾天,最終也只剩下幾箱罐頭。“幾天罐頭吃下來,大家只覺得一陣陣反胃。”佘遜嘆氣道:“那時候不比現在,運輸車輛上不來。”
如今這樣的遭遇不再有。近年來,隨著西藏軍區加大對邊防一線基礎設施建設,昆木加哨所接通了國家電網,公路也修到了營區。
“現在跟以前大不相同了!”佘遜話鋒一轉,“如今巡邏有全地形履帶式巡邏車,哨所菜譜日日有變化,電熱毯等大功率電器可以正常使用,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家的發展和黨的關心!”
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過上現代化生活的不只昆木加哨所。2月3日,記者走進海拔4700多米的“裡孜戍邊模範連”,結束巡邏歸來的5名戰士正在高壓氧艙進行調養。“隨著‘電力時代’的到來,上級配發的高壓氧艙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軍醫樊巖指著高壓氧艙說,“它的壓力環境可以模擬海平面的標準,在密閉空間內氧氣濃度可達到29%,能有效預防肺水腫等急性高原病,定期使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打通一條線,帶動一大片。”目睹國家電網“拐”進營區,某邊防營營長餘萬紅喜出望外。他介紹說,以前因為使用發電機電力不穩,邊防監控系統時常斷線,給觀測偵察帶來極大的困擾。現在不同了,觀偵裝備全時線上,現在可以全天候、全時段、全地域持續監控,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置各類情況。餘萬紅直言,大電網到來,猶如雪中送炭,官兵們終於可以玩轉“十八般兵器”。
記者瞭解到,某邊防團近日還開展了“軍營好聲音”評選。原來,隨著“電力時代”的到來,為豐富官兵業餘文化生活,上級配發了新式點歌機,連隊又自主建成軍營唱吧。
高效保障暖兵心,大電網帶來的溫暖直達每一名戍邊官兵的心中。大家紛紛表示,接通國家電網後,駐防條件改善,官兵生活有了大變化,大家更有信心建功邊疆、守好邊防。
本文刊於2月19日中國國防報01版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