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自然災害,對於防洪抗災領域的扛把子——三峽大壩來講,您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座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背後的那些事。
三峽大壩的儲水容量約為221.5億立方米,每年在雨季來臨之前,三峽水庫中的水都會被排到相對最低的水平,目的是能夠留出儘可能多的空間來應對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
當發生小規模的洪澇災害時,三峽大壩完全可以儲存和攔截住洪水,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洪澇災害的話,三峽大壩將會採取分洪和蓄洪措施來對洪水加以控制。例如,2016年的一場洪水以50,000立方米/秒的速度流入三峽水庫,而後則以31,100立方米/秒的速度順利完成洩洪。此外,如果水庫下游發生洪澇時,三峽大壩將會採取有效攔截措施,阻止下游水位的進一步擴大。
長江年徑流量近1萬億立方米,其中70%-80%都集中在雨季,然而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只有221.5億立方米。因此,科學地防治洪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只在雨季儲水以備後用的話,水庫很快就會被洪水填滿, 那將意味著三峽大壩失去防洪作用。不僅如此,三峽大壩在水力發電、航運、灌溉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都離不開水。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洩洪的時間和水量,兼顧幹流和支流、上下游以及兩岸的情況。
根據目前的經驗,三峽水庫的水位需在每年的5月25日前降至155米,6月10日前降至允許的最低水位145米。為了避免因洩洪造成下游洪災的發生,其水位每天下降不能超過0.6米。整個雨季,三峽水庫的主要任務是儘可能抑制洪災的發生,當下遊情況改善時,水庫的洩洪量將會增加,從而為下一次洪災留出空間。
1.三峽大壩的蓄洪能力是有限的。加上長江流域的所有水庫,總防洪能力不到長江年徑流量的20%。
2.三峽大壩上游有幾條大支流。當所有的洪峰相遇時,很難計算出它們流入長江的總流量。同時考慮到下游的洪水壓力,將更加難以應對困難。
3.三峽大壩上游還修建了許多其他水庫。很難協調所有的大小水庫一起應對長江防洪工作,這也影響了三峽大壩的徑流。
4.三峽大壩是長江防洪的主體工程,需要堤防和其他配套工程,這些工程目前還並不完整。
5.長江流域水土流失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對防洪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長江上游和中游一直有著巨大的徑流量,導致幾乎每年都有大洪水或小洪水發生,尤其是在雨季。
此外,在中上游沒有大型湖泊來儲存更多的洪水。通常,那裡的河道彎曲複雜,導致洪水無法快速流走。不僅如此,近代以來,長江一帶的水土流失問題也成為了誘發洪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