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為了水碧天藍

“現在每天有多少垃圾入場?滲濾液處理設施執行正常嗎?”為了給群眾營造乾淨整潔的春節氛圍,連日來,重慶市雲陽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黃道春起早貪黑地奔波於縣城各垃圾處理廠之間排程工作。

自1985年從衛校畢業後,黃道春便被分配到了雲陽縣城鄉建設局環境監測站,從此便與生態環保工作結下不解之緣,成為雲陽縣生態環保事業的“拓荒者”。由於工作成績突出,黃道春獲評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黃道春剛參加工作時,雲陽縣的生態環保工作剛起步,條件十分艱苦,其所在的環境監測站只有3名工作人員。當時,這僅有的3名工作人員沒有獨立的辦公室,他們在縣城鄉建設局綜合辦公室裡設了3張桌椅臨時辦公,有人戲稱:“這是雲陽縣環保辦公桌”。

條件簡陋,但工作卻不能打折扣。黃道春剛到單位報到,就逢全國工業汙染源普查,一場考驗正在等著他。一次,他到黃石鎮一煤場調查,早上4點多就從縣城乘機動船到雙江鎮,隨後換乘木船到黃石公社,之後又請人帶路步行了10多里。幾番輾轉趕到目的地時,已是下午兩點多了。黃道春顧不上吃午飯,立刻著手收集企業基礎資訊,瞭解場區佈局、採煤工藝和生產經營狀況,實地調查該場的“三廢”產生、處理處置和利用情況。等他忙完工作時,天已經黑了。此時他又拖著疲憊的身體匆匆往回趕,晚上9點趕到黃石住了一宿,次日才回到縣城。

三峽工程移民搬遷時,縣裡環保局資金不足,為了得到對口支援省份的支援,黃道春和3個同事帶上4箱泡麵,便從雲陽乘船東下前往千里之外的南京求援。一路上,他們餓了泡泡麵,渴了喝礦泉水,捨不得去餐廳買菜吃。同艙旅客笑道:“你們幾個哪像幹部出差喲,這麼節約!”黃道春回道:“能節約一個算一個吧。”經過四天三夜的行程,他們終於來到了江蘇省環保廳。憑著一腔真誠,他們說動了江蘇省環保廳,對方很快伸出援手,幫助雲陽縣環保局解決了大難題。

2014年,雲陽縣開始建立“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縣有42個鄉鎮街道、478個村,按照規定,必須80%的鄉鎮和80%的村透過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的驗收,才能獲評市級“生態縣”。當時,雲陽僅有1個鄉鎮是國家級生態鄉鎮,因此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便落在了黃道春身上。

“工作都是幹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黃道春說,“我們沒有工作經驗,只能慢慢摸索。”他帶著幾個與他有同樣理想信念、敢拼敢闖的同事,開啟了長達三年的“生態縣”建立征程。從接到任務那天開始,他每天早出晚歸,有時一天要繞山路到四五個鄉鎮指導建立工作。“白天下鄉,晚上回家後還要整理工作筆記,50歲的人了也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看著黃道春每天工作到深夜,他的妻子既埋怨更心疼。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17年。這一年,黃道春和同事終於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苦熬”三年終於贏來豐厚的回報:雲陽率先建成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示範縣建立成功不僅是一紙榮譽,更為雲陽生態環境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據監測顯示,2018年以來,雲陽城區每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均在95%以上,其“一江四河”水質保持Ⅱ—Ⅲ類標準,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在90%以上。

“生態環境保護沒有最低限度,只有最高標準。”黃道春始終認為,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業,是子孫後代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他看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

數年前,雲陽縣鄉鎮汙染防治工作相對滯後,可謂是“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群眾意見很大。黃道春主動思考,提前謀劃,他走遍了全縣42個鄉鎮,廣泛收集第一手環境資料和社情民意。經過數月的艱辛努力,他組織編制出了《雲陽縣汙水垃圾處理專案規劃》《雲陽縣環保五大行動實施方案》。同時,他牢牢把握住三峽後續工作規劃、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等國家重大專項規劃機遇,將汙水垃圾處理專案規劃申報入庫,精心組織實施。

目前,雲陽縣已建成農村汙水處理廠108座,鄉鎮汙水管網446千米,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萬噸/日,率先在三峽庫區實現了鄉鎮汙水處理全覆蓋,被住建部評為“全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縣”。此外,雲陽縣還建成垃圾處理廠4座、垃圾中轉站8座,購置垃圾運輸車60多輛,配置垃圾桶9000餘個,基本實現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體系,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2%。雲陽縣已成為全市環保名城,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重慶市環境保護模範縣”等多項榮譽,並連續12年獲得全市環保工作一等獎。(通訊員 王廷志 熊浩燃 李旭忠)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4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為了水碧天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