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再快,再酷,再拉風,不管是電動還是吃油,管你敞篷還是旅行車,用車的時候統統都要注意車輪的情況,特別是上高速之前,一定要檢查好四輪的狀態:包括磨損情況,胎壓情況,甚至極端點,小石頭有沒有摳掉。
輪子這麼重要,今天咱們#車主學堂 就來好好說一說!首先汽車都有四個輪,每個輪包含兩個部分:輪胎和輪轂。大圖伺候!
眼睛花了嗎?沒關係,咱們慢慢說,拿到輪胎,不管買新胎還是二手胎,首先看日期
由於輪胎是一種橡膠製品,所以還是有保質期這樣一說的,理論上橡膠的老化一般在5年左右,長期放置的輪胎也會自己老化,所以我們還是關注一下輪胎的生產日期。
輪胎的生產日期一般是一個四位數,前兩位表示生產的周,後兩位表示生產的年份。以上圖為例就是2009年第9周生產,差不多就是09年3月生產的意思。不過,不少車主對輪胎的生產日期過於敏感,不少來門店的車主一定要當月的輪胎,一般情況下輪胎在乾燥的環境中放置3、5年都是沒問題,特別是那些塑封包裝的輪胎。關於輪胎生產日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地是:如果胎側的日期存在異樣的不平整或貼上的痕跡,那這個輪胎就大有問題了,可能會是翻新胎或過期胎。
然後咱們看型號也就是側面的這一串:
205:輪胎的斷面寬度;就好比人的肩寬,放在輪胎上就是輪胎有225毫米寬。一般家用車的寬度都是200到250毫米之間,一些跑車為了更好的抓地效能,甚至後輪有300多毫米的。
55:輪胎的扁平比;扁平比就是輪胎的斷面高度和斷面寬度之間的比。拿人舉例子,差不多就是前胸到後背的厚度和肩膀的寬度的比值,你透過比值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人是胖子還是瘦子。
R:代表子午線輪胎(R就是英文Radiatire的意思,子午線輪胎,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家用車用的都是這種輪胎。標號為D的是斜交線輪胎,現在一般只有過載的低速大卡車或者工程機械車在用了。少數豪華車或者跑車上面有可能會標註個ZR。這個ZR,它是說明這款輪胎是高速胎,效能會更強大一些)
16:輪輞直徑;極少數輪胎在型號前面還有1個英文字母一橫一豎的T,會變成T 225/45 R17,意思就是應急備用輪胎。
一定要記住,備胎只能應急,換了備胎就趕緊找一個修胎的地方,把輪子補了換回來。畢竟備胎的光輝時刻就是這麼短暫,咱們要讓備胎心安理得,也不要讓備胎抱有希望,要麼愛,要麼不愛,一定要決絕,不要曖昧。
說完備胎,咱們說正事。差不多3年或者6萬公里,確定一定以及肯定要經常做這件事:檢擦花紋深度。在這之前,咱們先對輪胎的結構有一個基本概念:
胎冠:輪胎接觸地面的部分,透過與路面產生摩擦力來驅動車輛行駛、加速、剎車等,也是整條輪胎工作環境最惡劣的部位,集耐磨、耐穿刺、抗衝擊等多種效能於一身。
覆蓋層:覆蓋層也稱為冠帶層,在輪胎行駛中負責防止下方的鋼絲簾布層產生位移或者脫離,進而保證輪胎高速執行下尺寸的完整性和穩定性。
鋼絲簾布層:鋼絲簾布層由一層鋼絲組成,它的作用是保護胎體,給輪胎提供一定的剛性,抑制因壓力或摩擦力產生的形變,保證胎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類似於在蓋房子澆築混凝土時加入的鋼筋。
緩衝膠條:用於保護簾布層,防止鋼絲簾布層和胎體簾布層過度摩擦。
氣密層:保持輪胎的氣密性,維持正常胎壓,負責存放空氣,相當於腳踏車的內胎。
三角膠條:胎圈鋼絲圈上方的填充物,它可以抑制輪胎因重力產生的擴充套件形變,簡單說就是防止把輪胎壓扁,從而減緩胎圈的壓力,防止漏氣。
胎圈鋼絲:胎圈鋼絲由一股鋼絲纏繞而成,一般會有固定的形狀,可以起到將輪胎固定到輪圈上的作用。
胎體簾布層:該層為輪胎的受力部分,可以簡單理解為輪胎的骨架。
上述的幾種結構並不固定,每款輪胎廠家會根據自身的定位來改變內部的結構,材料上也會有所差異,但大體上結構都很接近。
所以書接上回,檢查花紋最為標準的測量方式是用「胎紋量尺」 (如下圖),透過精確的測量來判斷輪胎磨損的程度。
胎紋量尺
透過輪胎磨損判斷使用極限的要領如下:
1. 到達磨損極限標識時,必須更換;
2. 輪胎出現鼓包時,原則上必須更換;
3. 胎側受損露出簾布層時,必須更換;
4. 胎紋深度不足4mm時,推薦更換。
很複雜有沒有,咱們這麼懶,有沒有快一點的方法?
有!咱們只要記住一點:
輪胎的胎面花紋的溝底都會有一些小凸點,這些小凸點標明的是你輪胎磨損的極限。當你的輪胎磨到與這個小凸點平齊的話,代表輪胎的磨損極限已經到了,需要立即更換輪胎。
說完這些表面的情況,咱們來說說觸及靈魂的一個問題:
車子是怎麼行駛起來的呢?牛頓說:靠的是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
那麼,是不是摩擦力越好,輪子就越好呢?理論是這麼說,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摩擦力好,噪音就大,緩震就得下降,關係複雜,用下面這個六方圖有個大概:
剛才咱們說,摩擦能推動車輛前進,但是牛頓告訴我們: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摩擦力也會阻礙輪胎轉動。不過,推動和阻礙輪胎前進的摩擦是不同的。前者稱之為附著力,它還有很多別稱,比如牽引力、抓地力,它主要來自胎面橡膠與路面團粒之間的分子結合力,所以當路麵糰粒被雨雪覆蓋,阻礙了它們與胎面的接觸,輪胎抓地力就會顯著降低;
前面的抓地力,到了反向,我們稱為滾動阻力,它是一種綜合效應,比如輪胎接觸地面會發生形變,形變的過程中內部分子和團粒之間會產生摩擦,能量就耗散了,這是鋪裝路面上輪胎主要的能量損耗,此外輪胎與路面之間還會發生不易察覺的滑動摩擦,內部構件之間還會發生摩擦,這都會損耗能量。
總之,阻礙輪胎轉動的摩擦統稱為滾動阻力,只有克服了它,輪胎才能夠勻速轉動,這自然會耗油。對於小車來說,這部分油耗總體並不多,大約是4-7%,那麼是不是完全沒有滾阻就是好的呢?當然不是,如果沒有滾阻,同時也就沒有摩擦了,輪子就動不起來了。
換一種思路,阻止輪胎形變呢?火車就是如此,讓鋼輪踩在鋼軌上,幾乎沒有形變,但後果是,輪胎的摩擦係數也會很小,火車倒不擔心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汽車就太輕了,如果輪胎滾動不發生形變,牽引力會很小,原本10秒就可以加速到100公里/小時,現在可能需要1分鐘。這樣確實省油,但原本1個小時的行程,現在可能超過2小時,時間成本讓你入不敷出。
牽引力,耐磨性和經濟性,構成了輪胎效能的“魔幻三角”,三者你長我短,很難兼顧。
如何在保證前兩項的同時,儘可能降低滾阻呢?還是得從“形變”入手。
· 一是胎面和胎壁設計
通常胎紋越深,越容易在滾動中發生形變,前面已經提到,形變會損耗能量,同時抓地力也會越強,也因此,更注重抓地力而不是經濟性的越野胎胎紋會比公路胎更深,且有獨立的花紋塊,能夠扎進土層或者路面的凹坑,有效提升抓地力,但滾動阻力也相應增大。
而低滾阻的公路胎不但胎紋較淺,通常也沒有獨立的花紋塊。
對於橡膠這樣的粘彈體,只要與路面發生接觸就會產生非線性形變,並釋放熱能,這是產生抓地力和滾阻的根源,反過來看,只要減少輪胎與路面的接觸面積,就可以減少滾動阻力。所以注重經濟性的車型輪胎通常都比較窄小。
聊了一大段關於花紋的事情,那麼什麼花紋適合我們的車呢?還是一句話,看咱們隨車的《使用手冊》,但如果你喜歡折騰,可以看這兩個表格:
說完了胎面,咱們說內在,也就是胎壓,首先毋庸置疑,如果輪胎有某個地方漏氣了,那麼胎壓自然就會下降,這個就不贅述了。
讓我們看看當輪胎沒有漏氣時,影響胎壓的最大因素是什麼呢?是三種溫度——氣溫、路面溫度和輪胎運動溫度。首先氣溫沒什麼好解釋的,就是環境溫度;其次路面溫度也不難理解,一般來說夏天被烈日暴曬過的地面能達到60度以上,而冬天的地面溫度能到零下;最後說一下輪胎運動溫度,它指的就是輪胎在滾動過程中由於持續摩擦和擠壓產生的升溫現象。
空氣熱脹冷縮的原理大家都懂,它會導致胎壓隨著上面提到的三個溫度變化而變化,而其中每種溫度都有能力讓胎壓產生上下0.1bar的浮動。因此我們假設一個輪胎的標準是2.5bar,那麼它在酷暑裡跑兩小時的高速後,胎壓至少可以上升到2.8bar,如果在寒冬中的雪地裡停放了一夜,至少可以降到2.2bar,這種幅度的變化已經足以讓你的車出現胎壓報警。
這麼看來,在不考慮輪胎因老化或扎破而漏氣的情況下,每年在入冬和入夏的時候去檢查並調整一下胎壓是很有必要的。那麼,什麼樣的胎壓時候咱們的車呢?不喜歡折騰的,喜歡受的姿勢的,可以參考加油蓋上,或者車後門側的貼圖,一般長這樣:
或者這樣
那如果比較敏感,喜歡攻的話,你要讓你的屁股決定你的腦袋
根據溫度啊,氣壓啊,乘坐人數啊,把胎壓降低或者上升,建議隨車備一個點菸器打氣裝置,隨時升降,感受一下大氣.。。。壓被你操控的感覺。
最後的最後,給大家一個思考題,為什麼這個輪胎上面都是釘子呢?
答對了,送你一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