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電站正式投產發電!場址面積約1600萬平方米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樊巍】《環球時報》記者6月25日從中國電建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下稱成都院)獲悉,由該院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建設的全球規模最大、同時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柯拉光伏電站當日正式投產發電,在全球首次將水光互補電站的執行規模提升到百萬千瓦級別。
據瞭解,柯拉光伏電站是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十四五”時期首個開工建設的水光互補電站,裝機100萬千瓦。它位於雅江縣西部柯拉鄉境內,海拔4000米至4600米,場址面積約1600萬平方米,相當於2000個標準足球場。
水光互補電站是全球新能源發電的一種更為高效的形式。光伏發電雖然已成為獲取清潔能源的新途徑,但光伏發電通常白天發電效率高,到了晚上就得“休息”,遇到陰天、下雪、沙塵暴,還會出現波動性。這樣的電能直接接入電網,容易出現“電壓不穩”的情況,這時“水光互補”就成了有效解決方案。
柯拉專案設計總工程師吳迪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稱,由於光伏發電具有不穩定性、波動性、間歇性,給電網安全帶來一定影響。為了讓它“穩定”下來,柯拉電站產生的電能並不直接進入電網,而是接入成都院設計的兩河口水電站,在水電站內進行“加工”成為穩定的電能,再安全地接入電網。“當光伏發電充足時,還可以減少放水發電,將水資源儲存在水庫中。待到用電高峰,再將儲存的水放出發電,從而增加發電量。最終實現清潔資源的高效利用。”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柯拉電站整個專案光伏板數量達200多萬塊,而專案中有一半光伏板鋪設在跟蹤式可旋轉光伏支架上,它們可以像向日葵一樣跟著太陽的軌跡旋轉,發電效率從而提升15%。
成都院負責人張世殊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柯拉電站建成後,每年發出的電量可節約標準煤超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最佳化國家能源結構,助力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柯拉電站於2022年7月開工建設。專案經理李濤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稱,在建設過程中,大風、暴雪、冰凍等極端天氣頻發,加上高寒缺氧、工期緊張,給工程建設帶來嚴峻考驗。成都院又是承擔其中海拔最高、規模最大、地形最複雜的工程任務。部分割槽域海拔超過4600米,七八月份也時常遭受大雪侵襲。此外,晝夜溫差大造成土壤反覆凍融,形成“凍豆腐”一樣的結構,需要在半米深的凍土層打入基礎樁。為此專案聯合成立攻堅隊,創新開展“引孔-靜壓-回填”工法,將原本疏鬆的“凍豆腐”夯實穩固。
據瞭解,作為清潔能源的創新引領者,成都院普查規劃雅礱江流域水風光等能源資源超1億千瓦,雅礱江能源基地全部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