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騷亂,“美國造”?
原創: 補刀客 補壹刀
執筆/鴿子叨
大量卡車停在街道上堵塞交通、刺耳的喇叭聲不分晝夜地此起彼伏……
這場最初因反對加拿大政府疫苗強制接種令而起,名為“自由車隊”的抗議活動已經進入了第13天。成千上萬的加拿大司機誓言要將抗議進行到底,不僅要求取消疫苗限制,還呼籲推翻特魯多政府。
而且,局勢仍然在升級,抗議活動不僅讓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陷入“癱瘓”,在加拿大多地延燒不滅,讓北美最繁榮口岸停擺,還蔓延到了大洋對岸的紐西蘭惠靈頓和澳大利亞堪培拉。
不過,渥太華警方日前指出了這場抗議活動的蹊蹺之處:示威者“組織嚴密,資金充足,堅決抵制一切安全結束示威活動的行動”。
渥太華警方更是直言,有美國勢力為加拿大抗議者提供資金和其他支援。
加拿大,終於也嚐到被美式“自由”干預的滋味了?
1
這場名為“自由車隊”的抗議活動從1月29日開始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拉開帷幕,並迅速蔓延到多倫多和魁北克城等多個城市。
司機們起初是為了表達對政府強制疫苗接種令的不滿, 因為特魯多政府在1月中旬要求來往加拿大和美國的卡車司機,在入境加拿大時必須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證明。
一些接受採訪的卡車司機表示,他們並不反對接種疫苗,其本人或者家裡人已經接種,但是,他們反對政府強加於人的政策。一名年輕的卡車司機表示,保障“自由”是他們最主要的呼籲,他們不僅僅是為卡車司機抗議,而是為所有的加拿大人抗議,因為這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
抗議活動最開始只有幾輛卡車,後來慢慢發展到數百輛,駛入首都渥太華的核心地帶,示威人群也達到7000人之眾。他們將國會前圍得水洩不通,在城區不斷鳴笛、放音樂甚至放煙花。
抗議的目的也從最初的反對強制疫苗接種令,漸漸演變為對政府防疫措施的聲討,還有人呼籲發動政變,推翻特魯多政府。
到5日的時候,渥太華已經開始走向“失控”。渥太華警察局長斯洛利指出,渥太華成了“一個被包圍的城市”,“這是一場全國性的暴動”。
6日,渥太華市市長吉姆沃特森宣佈該市進入緊急狀態,稱抗議活動“對居民安全構成嚴重危險和威脅”,且已經“完全失控”。他還表示,抗議者正在“發號施令”甚至“掌控全域性”,他們的人數已比警察“多得多”。
渥太華警方表示,從上週五開始,他們已經展開了60 次刑事調查,開出數百張罰單,並且逮捕了至少 20 人。
警方還表示,這場組織嚴密的抗議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相關人士的資助。
事情發生以後,也有人把渥太華抗議和美國民眾去年初“攻佔國會”相提並論。
CNN週一發文稱,支援加拿大抗議活動的美國人也許是希望“革命能在冰凍的加拿大開花”。
2
實際上,加拿大這場抗議活動從一開始,就吸引了美國國內一些人的注意。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4日對加拿大抗議者表示支援,稱他們“勇敢地抵制非法指令”,並將特魯多稱為“極左瘋子”。還有特朗普的支持者計劃在華盛頓特區發起類似抗議。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曾公開表示過對“自由車隊”運動的支援。
美國眾籌網站GoFundMe上一度上線了為“自由車隊”運動籌款的專案,並籌集到約1010萬美元。後來,該公司以抗議活動已經升級為“佔領”運動且伴隨著暴力行為為由暫停了該籌款專案,並宣佈將把籌集到的錢返還給捐贈者。
佛州州長德桑蒂斯和得州司法部長帕克斯頓等人還在推特上對GoFundMe的這一舉動表示不滿,聲稱將對該公司進行調查。
得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等共和黨人稱加抗議者是“愛國人士”。
而加拿大方面則很快對美國政客的這些表態進行了回擊。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長門迪西諾回應說,“我們是加拿大人。我們有自己的一套法律。我們將按照我們的法律來行事。”
他還嗆聲道,“我們在加拿大如何依照法治生活當然不是得州司法部長該關心的問題。”“我們需要對潛在的外國干預保持警惕。不管一些外國官員發表了什麼言論,都是無關緊要的。”
有加拿大的分析人士更把這場募資活動定義為“五級警報事件”。在該觀察家看來,這次的活動是由一個以前默默無聞的加拿大團體組織搞起來,該組織不是註冊的慈善機構、非營利組織,甚至不是卡車運輸組織。
而且值得懷疑的是,募資活動僅僅兩週多就籌集了約1010萬美元,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加拿大籌款者都會告訴你,這個數字是不太可能自發實現的。
此外,據CBC1月28日的報道,至少三分之一的捐贈者身份都是匿名或偽造的,還有相當多的捐款是以賈斯汀·特魯多的名義進行的。
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可以看得到的美國聲援和支援,至於渥太華警察局長所說的“美國源源不斷的資金和支援”還有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據媒體報道,前美國駐加拿大大使海曼日前也發聲說,“不幸的是,加拿大正經歷美國激進的政客干涉加國內問題。”他呼籲,美國國內勢力勿插手加拿大內政。
特魯多前高階顧問傑拉爾德巴茨則表示,“對於一些美國高階政客來說,愛國主義意味著租用一群暴徒圍攻G7(國家)的首都。”
3
不過,對於加拿大聲稱其受到美國的干預,網上的反應也很微妙。
先是有印度人站了出來。
有印度前外交官表示,“去年還試圖就如何應對農民抗議對我們提出建議,併發誓加拿大將在那裡捍衛和平抗議權利的特魯多,逃跑了……”(關於該官員的身份網上一度有誤解,稱其為印度前駐加拿大大使,有人澄清其只是印度前外交官)
也有人直言:“他們的領導人可以支援發生在印度的抗議活動,但如果美國共和黨人支援發生在加拿大的和平抗議活動,那就是外國干涉”。該網友還對印度外交部的不表態表達了不滿。
不過,印度方面其實也沒閒著,馬上發了一條對在加拿大或者計劃前往加拿大的印度公民的建議,呼籲他們對正在發生的抗議和騷亂活動採取一切預防措施。
有人還扒出了印度裔加拿大人的雙標。面對此次加拿大發生的抗議活動,他高調宣稱“不允許外國勢力和資金在加拿大播下分裂的種子”,還發起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的簽名活動;而此前印度發生農民抗議活動時,他則表態“儘管我是加拿大人,但我支援印度的農民抗議活動”。
還有人對於西方主流媒體對加拿大的抗議活動無視表達了不滿。
至於加拿大網友的態度,則更復雜一些。
有網友就直言,所謂的“外部干涉”是政府為了轉移注意力,就像美國談論俄羅斯干涉一樣。
還有網友說,“加拿大政府唯一一次召回駐美大使是在1963年,當時的原因就是美國干涉加拿大政治,但是加拿大人自己最後選擇了站在美國一邊,從那以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
不得不說,這位網友心裡還是有點數的。當時美加因為是否在加拿大部署核武器發生摩擦,時任加拿大總理迪芬貝克反對在加拿大部署核武器,美國就著手開展反對迪芬貝克的活動,希望透過讓其下臺解決此問題,嚴重干涉了加拿大內政。
最終,如美國所願,迪芬貝克競選總理失敗,接受核武器的皮爾遜當選,美加的摩擦沒有了,加拿大的“骨氣”也沒有了。
實際上,幾乎與抗議活動同一時間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中,有78%的加拿大人表示,他們擔心美國民主的不和諧會影響他們國家的經濟和安全。但對美國可能對加拿大產生的影響,他們除了焦慮,似乎還沒有想出別的應對辦法。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