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全國上下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各種掛著綠色牌照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穿梭來往。
毫無疑問,近些年來,尤其是新能源時代開啟後,國產品牌在市場上的份額明顯增加了。消費者甚至願意拿出十來萬甚至二十多萬元購買一臺國產品牌的新能源汽車。
而放在十年前,這幾乎是不敢想象的故事。
近日,比亞迪宣佈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的新聞在朋友圈刷屏。
要知道,日本可是進口車的禁地,強如科技狂人馬斯克的特斯拉,2021年全年在日本也只賣了2500輛。
更不要說,時至今日,日系車在國內仍然佔據20%多的市場份額。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時代,真的能在國外彎道超車嗎?
一、日本車的黃金時代在談比亞迪等國產車企前,還是有必要談談日系車的。20%的市場佔比已經是日系車這些年來持續下滑的成績了。在他們的峰值時期,曾佔到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力壓歐美和國產品牌。
相比德系車和美系車,日系車更加經濟實惠。日系的三巨頭豐田、本田和日產都非常注重耕耘極為廣闊的中級市場,相對簡單的配置和成熟可靠的技術不僅讓日系車定價相對親民,更能夠實現在生命週期內極高的可靠性,並且更加省油。
這些都在無形中減少了車主的麻煩和開支。
然而,新能源時代來臨後,日系車企顯得尤為保守,在比亞迪等品牌的國產新能源汽車遍地開花搶佔藍海時,日系三巨頭起初甚至拿不出一款全新設計的新能源汽車。
日系車過去高度依賴的中級市場也被國產品牌迅速擠佔,而在新能源汽車攻堅克難的戰線前沿,似乎也只有特斯拉和以比亞迪為首的一眾國產車企,日本車企似乎消失不見了。
二、“彎道超車”有機會嗎?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同時著眼國內和海外兩個區域。
在國內市場,中國新能源車企從市場表現上已經完成了“彎道超車”。2021年全年,國產品牌汽車佔市場份額高達44%,且近年來持續增長。
而國外市場上,情況則更為複雜。
2021年雖然國產汽車在海外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但相比以往有了長足進步。
根據中汽協整理的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前十名分別是比利時、孟加拉國、英國、印度、泰國、德國、法國、斯洛維尼亞、澳大利亞和菲律賓。其中不乏德系車的大本營歐洲市場和日系車的“根據地”東南亞。
然而,海外市場的開拓仍然面臨極大的挑戰,傳統車企家大業大,資金技術積累雄厚,在新能源汽車仍屬起步階段的今天,它們的反撲仍然有可能。
更不要說一些地方消費者有長年累月積累的消費習慣,對外來新品牌接受度有限。特斯拉在日本的銷量足以顯示日本市場的“城堅池固”。
國產車企要想真正打通海外,兩個因素必不可少。首先是提升科技硬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在這方面國產車企在全面自研方針的指導下成績斐然。
例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一經問世就在全世界引起轟然大波,甚至日系車龍頭企業豐田專門找上門洽談合作事宜。
曾幾何時,與國外車企以“市場換技術”的時代早已不再存在。
除以上外,海外市場長久佈局也十分重要。比亞迪為首的一眾車企早就在佈局海外市場。
以比亞迪進軍日本為例,其實早在2015年,比亞迪的電動巴士就已經進入了日本市場。時至今日,比亞迪在日本巴士市場的佔有率已經超過70%。
有如此長期累月的積累,才讓比亞迪有底氣進軍日本市場。甚至有日本媒體給比亞迪極高的評價,認為“這要比一臺糟糕的日本車好得多“。
來自海外的肯定,無形中增加了我們對於比亞迪等國產車企能夠抓住新能源風口實現造車領域彎道超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