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木子 亞太智庫研究員
日本政府訊息人士28日透露,美日韓三國已就4月下旬在美國舉行外長會議一事展開協調。美國對這一會議有哪些戰略考量?這次會議會產生什麼後續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根據美國政府近期的公開表態,尤其是美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前不久訪問日韓的相關發聲,美國舉行此次美日韓外長會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戰略考量:
強化美國與日韓的盟友關係
3月1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聯名在《華盛頓郵報》釋出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們明確指出,美國的夥伴關係是世界上的“力量倍增器”。有了它們,美國才能實現更多的目標。而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像美國這樣的聯盟和夥伴網路,忽視這些關係將是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所以,美國在派高層政要訪問日韓之後不久,馬上張羅著三國外長會議,說明它有意迅速鞏固並擴大該地區的同盟和夥伴關係。
緩和日韓兩國之間的矛盾
除了與日本和韓國鞏固關係,美國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甚至更艱鉅的任務,就是讓這兩個盟友能夠“捐棄前嫌”。近年來,日韓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在二戰遺留問題、貿易摩擦、疫情中旅行限制等諸多議題上爭論不斷。這其中既有兩國間長期懸而未決的歷史、領土等老問題的影響,也是日韓外交博弈、美國調整亞太同盟政策、東亞地緣格局變遷等深層因素互動的結果。美國官員在訪問日韓期間,也反覆強調構建美日韓三邊同盟,改善日韓關係。
建立遏華“統一戰線”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以外,美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就是透過與兩個盟國溝通協調,嘗試建立遏華“統一戰線”。拜登政府上臺之後,並未改變對華強硬的姿態,而是多次表達對中國的警惕和提防。拜登將中國視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並表示在他的執政之下,美國將與中國展開“極為激烈的競爭”。布林肯則表態贊同特朗普總統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態度,只是認為他採取的方式是完全錯誤的,但基本原則是正確的。
雖然美日韓外長會議還未舉行,但我們根據美國的戰略考量,就可以大致預測他們會談些什麼了。倘若這一會議如期舉行,那麼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會產生以下兩方面的影響:
美日同盟將有所鞏固
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時不時對日本政府發出警告或實施制裁,給美日關係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所以,在2017年左右,安倍內閣極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因為日本認為美國似乎靠不住了,日本只能自謀出路。
而自從拜登上臺之後,美國對日本明顯放下了身段。拜登政府為了體現美國對日外交及對美日安保同盟的重視,在美日會談前,美國務院就公開發表了題為“重申牢不可破的美日同盟”檔案,宣稱“美國對日本防衛的承諾是絕對的”。布林肯和奧斯汀在會談中也大打“情懷牌”,稱美日同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作為“投桃報李”,日本也明確表態,甘願充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馬前卒”、圍堵中國的“排頭兵”。據報道,日本已宣佈,首相菅義偉計劃於4月上旬訪問美國,與拜登舉行首次面對面會談。如成行,他將成為拜登政府就任後第一個訪美的外國領導人,美日同盟將會進一步提升。
印太地區將變得更加不穩定
根據近期美國高官發表的檔案,我們可以發現,美國不厭其煩將印太地區描繪成分裂的狀態,別有居心地將該地區內部對立化。國際政治認知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傑維斯很早就提醒過,“由於人的認知侷限和國際環境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國家決策者很容易發生諸如誇大對方敵意、高估自身影響力、願望思維、認知失調等錯覺,而一些重要的錯覺不僅會加劇國家間的衝突,甚至可能導致戰爭”。所以,美國目前對印太、對中國的錯誤認知,勢必會使印太地區變得更加不穩定,與它口口聲聲要實現的“自由開放”背道而馳。而且,在美國的支援和煽動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賭徒心態將更加嚴重,甚至會採取一些冒險行動來攫取利益。
面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針對性舉措,中國有必要積極主動與美國進行戰略溝通,防止戰略誤解甚至誤判,進而逐漸塑造良性競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