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到《一週新能源》。成都車展回來,本應該好好和大家聊一下車展上的新能源車的,但不得不說,這屆車展真的差了點意思,儘管單獨開闢了一個“新能源車展館”,並且將其設定在整個展館的“C位”,但這還是無法掩蓋這次車展新能源車的“集體失聲”。
除了上汽大眾的ID.3、比亞迪的海豚、以及一些傳統品牌的PHEV車型勉強支撐一下新能源車的門面之外,真的沒有什麼讓我眼前一亮的新產品或者新技術了,反倒是不少首發的傳統燃油車,引發了大家集體高潮。
或許成都車展上所展現出的這一幕,才是目前國內車市最真實的一面:一、燃油車仍佔據著超過85%以上的市場份額;二、新勢力品牌的新車研發能力暫時仍較為有限,每年僅有1~2款新車投放;三、大部分傳統車企,包括自主品牌和國外品牌,雖然都定下了相當宏偉的目標,幾年後新能源車銷量動輒數十萬輛上百萬輛,但當下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卻少之又少,“能打”的更沒幾個。新勢力們能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速,真的不無道理。
在這幾天,我們十分熟悉的幾個新能源車品牌都爭相釋出了8月份的新車銷售資料。比亞迪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攀升至60508輛,其中純電車型為30382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為30126輛。
從過去這幾個月的銷量走勢看,基本上比亞迪新能源車之中,EV和PHEV都基本是對半分,而且同步穩定增長,估計銷量還是受限於刀片電池的產能瓶頸吧。海豚的銷量,將會是接下來最大的看點。
廣汽埃安的近期的表現也算較為搶眼,8月份銷量也達到11631輛了,雖然只相當於比亞迪純電車型銷量的三分一左右,但已經是目前國內幾大傳統汽車集團的新能源車品牌中,較為“爭氣”的一個了。
至於新勢力陣營,理想汽車8月共交付9433輛理想ONE,創下了一個新的紀錄,憑藉單一車型單一版本能做出這個成績,真的是出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實屬不易。
小鵬則以7214臺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後,而蔚來由於南京疫情導致零部件供應不足,8月交付量突然下滑至5880臺,以至於被哪吒汽車憑藉6613臺的成績成功超越。
而零跑汽車的總交付量也達到了4488臺,有意思的是,零跑公佈8月份總訂單數為7607臺,其中T03訂單為7228臺,那意味著S01加上C11的總訂單數僅為379臺。價格區間在15-20萬元的零跑C11,能超越月均銷量過千臺的小鵬G3呢?
其實從最近幾個月的銷量走勢不難看出,這幾個品牌已經基本上走上了正軌,月銷量基本都在穩步提升,也逐漸拉開了與其他電動車品牌的差距。而在合資品牌中,目前可能就只有大眾的ID系列能與之一戰了,而ID.3的加入,無疑會成為這個細分市場上最大的變數。
當然,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才是眾多新能源車企需要應對的最大變數。零跑、哪吒、威馬對上市融資的渴望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而前幾天廣汽集團也確認了,廣汽埃安將進行混改,謀求獨立上市的計劃。
有錢可燒,真的很重要。
手握百億現金的雷軍,終於選在9月1日開學這天,宣佈小米汽車公司正式成立,併發出了一張17人核心團隊的“全家福”,除了雷軍本人外,其中不少人都是小米集團的元老和核心精英,足以看出雷軍對造車這件事的高度重視。
雖說我本人一直對小米造車都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但當我看到這張17人的全家福中,只有前寶馬設計師李田原一位是有汽車行業背景,其他均為IT行業人士之後,我還是有點莫名的擔憂。
畢竟有句俗話叫“隔行如隔山”,即使如“蔚小理”,創始的核心團隊中,都不乏眾多汽車行業資深的大牛,負責技術研發、供應鏈和生產環節。這次小米的IT精英高管們首次投身汽車行業便如此自信,作為半個“米粉”,真的替小米捏一把汗。
相比之下,陷入財務困境的恆大汽車就沒那麼樂觀了。恆大汽車近日披露了2021年半年報業績,恆大汽車整體虧損48.22億元,同比擴大96.25%。這對於一向高舉高打的恆大汽車來講,如果後續資金不能到位,過去許老闆的宏偉藍圖也將是鏡花水月。
不過恆大汽車近日宣佈,恆馳 1、3、5、6、7 夏季測試已圓滿收官,位於上海、廣州、天津研製基地,目前已展開新車型的生產試製工作,將全力以赴實現2022年大規模交付。很顯然,恆大汽車仍希望透過投產新車型作最後一搏,藉此重獲資本市場的信任,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援。
不過截止週五,恆大汽車的港股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7.2元的收盤價只相當於2月份最高股價72.45元的十分之一了。
過幾天慕尼黑車展就將要開幕了,作為法蘭克福車展的替代者,這屆車展估計將會相當有看頭,不少歐洲品牌廠商都將在車展上釋出新能源概念車和未來產品規劃。它們能否在未來幾年的新能源車市場上有所作為,在這屆車展上將能看出些端倪了,我下週末再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