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泰曼約翰遜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有的孩子犯錯後,爸媽的教育方式很贊,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從而改正錯誤。
可是,有的孩子在犯錯誤後,卻被爸媽嚴厲指責,最終導致孩子叛逆不羈,破罐子破摔,或是心態出了問題,不會做人了。
足見,爸媽的教育中,藏著孩子的未來。
同樣是孩子“偷拿”了10元,3種爸爸不同做法,造就娃不同人生
有一個班主任在網上,發過這樣一個帖子:
多年前,班級裡有個學生重病,他組織其他學生捐款。可這位老師也沒想到,有三個學生竟然是“偷錢”捐款。
事後,班主任特意找到這三個學生,瞭解了事情的全過程。班主任發現,這三個孩子的爸爸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態度,還真是各有不同。
第一個孩子的爸爸:二話不說,直接開打
這位爸爸買菸時,發現兜裡的工資錢,少了10塊。爸爸反覆翻找,還為此跟老婆差點吵起來。
最後,這位爸爸得知,孩子拿走了10元,沒有跟他打招呼。於是,二話不說,直接開打。
孩子覺得自己特別委屈,明明做了好事,只是忘了跟爸爸打招呼了。當天,他想管爸爸要錢,可爸爸睡著了。事後,他就把這事給忘了。
顯然,這裡面有誤會。
第二個孩子的爸爸:問明原因後,又給了孩子10元錢
這位爸爸很理性,發現錢少了以後,就找孩子問話。孩子承認了,並跟爸爸解釋,這是班級裡組織的捐款活動。
他怕爸爸不同意,因為爸爸平時告訴孩子“別亂花錢”,孩子怕拿不到錢捐款,給自己丟面子就偷錢了。
爸爸瞭解孩子的想法後,跟孩子溝通:“助人為樂不叫亂花錢,沒錢捐款也不叫丟人,因為你還沒賺錢。另外,偷錢才叫丟面子。”
說完這話,爸爸又給了孩子10元錢,作為孩子承認錯誤的鼓勵金,任由孩子支配。
第三個孩子的爸爸:嚴厲地罰了孩子一次
這個孩子的爸爸很嚴格,對孩子實施了體罰。這位爸爸要求孩子跑2000米,算作是偷錢的懲戒,孩子乖乖聽命了。
後來,這三個孩子長大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差別:
第一位孩子:他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就是偏愛占人小便宜。他覺得,佔了人便宜才快樂。如果有人拒絕被佔便宜,他就會暴力相待。
當了領導後,他時常剋扣員工工資,對於有反對意見的人,他就利用職位打壓對方,開會時找茬訓斥對方。
不過,正是因為這種處事方式,他的工作後來也弄丟了。
第二位孩子:他在單位裡樂於助人,不以利益交友,同事關係不錯,近君子遠小人。最終,升職加薪,日子過得穩定又幸福。
第三位孩子:他在單位裡特別守規矩,職位沒提升,但工作很穩定。在老闆眼裡,他任勞任怨,業績不怎麼突出,可是他很勤勉,老闆也信得過他。
三位孩子在多年後的處境,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直接關係。
其實,從小時候孩子偷錢時,爸爸的處事態度,就能窺見孩子的未來狀態。確實,家長的教育模式,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那麼,爸媽發現孩子偷錢了,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在一次匿名的網路調查問卷中,有60個成年人參加了問答。其中8個人表示,自己幼年時有過“偷錢”的行為,被爸媽動手打過。
有11個人表示,爸媽知道後並沒有過分責怪,只是把錢看管的更緊了,但會適當給一些零花錢,自己確實也沒再偷過錢。
對於多數孩子來說,“偷錢”這種行為,可能只是暫時的衝動所致,因為花錢的誘惑沒法抵擋,或是一時好奇心強,孩子就走上了歪路。
因此,爸媽發現孩子偷錢時,可以這樣做:適當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不把錢財外露,不放在孩子夠得到的地方,就可以避免孩子“偷錢”了。
另外,一旦發現孩子偷錢,千萬不要打罵孩子,更不要過分地懲罰孩子。否則,一旦產生了破窗效應,孩子可能以蠻不在乎的態度,對待這件事情。孩子可能會把偷錢,當習以為常的小事看待,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到那時,再去幫孩子扭轉,就很麻煩了。
總之,小孩子偶爾會犯錯,家長不必太較真,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就好。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