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禮讚⑦郭譽亭:入藏曆練“跳躍的本能”
人物小傳:郭譽亭,1985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2008年7月參加工作。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人民政府集資辦副主任, 2019年入選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任日喀則市江孜縣發改委副主任。
年楚河,從喜馬拉雅山脈蜿蜒而來,千百年來滋潤著江孜的土地,孕育了日喀則市主要糧食產區,又被親切地稱為“西藏糧倉”。在江孜縣年堆鄉,“索蓋小康村”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入選了去年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誰能想到,這是一位沒有任何專案經驗的青年援藏幹部主導完成的,他就是來自浦東川沙的援藏幹部郭譽亭。對於上海的青年幹部,援藏經歷促使他們跳出熟悉的舒適區,在最艱難的土地上獲得歷練、快速成長。
“人生中的第一個專案”
入藏前,郭譽亭在川沙幹過黨群、安全生產、集體資產管理,但和發改委相關的工作經驗是一張白紙。對於能否開展好工作,他的內心是忐忑的。年堆鄉索蓋小康村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專案。
郭譽亭和縣委副書記張毅傾吐顧慮:“我在上海從來沒有接觸過建設專案。這是在西藏當地村落裡,怎麼溝通是一個難題,涉及到的內容多而繁雜。我不敢擔保一定能做好。”張毅偏要趕鴨子上架:“我觀察你一段時間了,你是善於溝通協調的,你最適合負責這個專案。”
郭譽亭有顧慮,是因為索蓋小康村太重要了。青稞是西藏農業最重要的作物。索蓋村試點引進農科院培育的數個青稞良種,形成科技種植示範田,今後還要憑藉悠久的青稞種植歷史和年楚河流域農耕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文旅休閒產業。
專案難度遠超他的想象。在第一個環節設計階段,前後找了三家設計單位,每家單位到了索蓋村現場,聽取專案設想和建設內容,花了兩個小時走完相關點位,無一例外都拒絕了設計邀請。時間緊迫,郭譽亭透過相關部門牽線,聯絡到了上海城鄉設計院。
11月底,江孜已經入冬,風特別大,氧氣濃度也是一年中最低的。他陪著上海團隊勘察了村裡的每一寸土地,最終,上海團隊給出答覆:“我們有信心給你一個滿意的設計。”
直面極限收穫成就感
郭譽亭自小在川沙長大。他坦言,入藏前,最捨不得的是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的生活,捨不得熟悉的同事、熟悉的工作。但最擔心的也恰恰是這一點:自己在陌生的環境失去了跳躍的本能父親同他交流過:“你從小到大,讀書、結婚、工作都是順利的,沒吃過苦,去外面吃吃苦,是好事,有益處。”郭譽亭默默地點頭。
援藏工作需要不停摸索,他和搭班子的藏族幹部試著打配合,先聽對方意見,再做判斷,不因為這是援藏專案而主觀臆斷。當地幹部也欣賞上海乾部的這種做法。每週五,他們召開專案推進會,對各方提出的問題做到三天內答覆解決,不影響工期。同時,和施工方溝通,儘量使用本村的勞動力,調動當地百姓的積極性。
索蓋小康村初步建成後,在上海援建的活動廣場上,村民過起了藏族的林卡節,載歌載舞,飲酒歡歌。他們早已熟悉了這個經常來村裡的上海胖小夥,向他舉杯敬酒。面對濃烈的青稞酒,郭譽亭少了幾分畏懼,多了一份揮灑自如。
作者:沈竹士
編輯:付鑫鑫
責任編輯:範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