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威尼斯比一比的水城,只有它
2020年離結束不遠了,老藝術家想問問,還有誰記得荷蘭要改名這件事嗎?
起因是去年底有訊息稱:2020年起,荷蘭政府將於不再使用“荷蘭(Holland)”,而改用“尼德蘭”(Netherlands)作為正式國名。
沒多久該訊息就被打臉闢謠了。其實有所瞭解的都知道,Holland不過是小名,荷蘭的官方名稱一直都是Netherlands。
可別以為“尼德蘭”這麼直男的音譯,配不上風車鬱金香的田園小清新。你要是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另一面,就會發現尼德蘭這個名字簡直太荷蘭了。
“尼德(nether)”在日耳曼語中寫做nieder,有低地的意思,而蘭(land)就有土地之意,兩者合在一起可不就是低窪之國、低地本地嘛。
要知道,荷蘭可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低於海平面,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而位於鹿特丹的地勢最低點,甚至低於海平面多達近7米。
更要命的是,荷蘭還多面臨海。一個大浪拍來,淹成亞特蘭蒂斯可是分分鐘的事情。
為了求生,勤勞勇敢的荷蘭人民沒有像吐瓦魯共和國那樣全民搬遷,而是選擇圍海造堤。從公元4世紀起,荷蘭就在不斷地建造堤壩。
荷蘭用世界上最長的防洪堤壩攔住了外患,又開始為內憂所困:如何處理內河航道洪水的排水問題。
他們發現建造運河不僅可以有利排水保證居民區免受水患,還能打通水陸交通、發展農田灌排,於是轟轟烈烈地投身於挖掘運河的偉大事業。到了17世紀,荷蘭又把建造運河玩成了世界第一。
長期與水命做鬥爭的荷蘭人常說:“上帝創造陸地的時候遺忘了荷蘭,所以荷蘭人自己創造了荷蘭。”
而想要好好地感受這個“荷蘭人自己創造的荷蘭”,運河之旅,或許會是最好的選擇。
風車王國,也是運河王國
提起水上城市,就連輸入法都回自動彈出威尼斯,卻少人想到阿姆斯特丹。
可威尼斯號稱409座橋樑連線起來的城市,單論橋樑數,還不足阿姆斯特丹的三分之一。這個擁有著“165條運河,90個小島,1281座橋樑”的荷蘭首都,某種程度上來說,比威尼斯更像一座泛舟即可走遍的水城。
從阿姆斯特丹的名字上不難發現,這是一座建立在阿姆斯特河之上的城市,而丹(dam)即為“大壩”的意思。
最初的城市由垂直於海灣的數壟條形土地組成,經過近三百多年的發展,阿城也僅僅是一座以辛格(Single)運河為護城河、面積極為有限的半圓形區域。
直至16世紀荷蘭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迎來獨立,水系發達的阿姆斯特丹藉著歐洲海上貿易的東風一躍而上,成為了波羅的海區域的商貿中心。
前來撈金的移民潮導致阿城人口增漲,僅有的城市空間已經無法滿足生存所需,於是以辛格運河包圍的老城區為中心,由內向外,阿姆斯特丹人又相繼建造了紳士運河(Herengracht),國王運河(Keizersgracht),王子運河(Prinsengracht)三條與阿姆斯特河相連通的大運河。
環環套疊的城市-運河帶,每一圈都近似新月,而連在一起又構成了一張密集又龐大的蛛網。2010年,大膽出奇跡的阿城運河圈,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和大多數被環形道路聯通又割裂的城市一樣,環形的運河也在荷蘭人民各階層之間築起了天然的屏障。
最先暴富的銀行家、軍火販子和商人們把豪宅建在了擁有火車、教堂以及稱重房等基本配套的城中心——辛格運河的兩岸;而稍慢一步發家的名流貴族們則組團在紳士運河的河邊置地就業,這也是該運河為什麼會得名紳士運河的原因所在。
除了曾經的名人故居,在紳士運河萊茲街-維傑街段的黃金彎角處,因為聚集過當時最富有的一批上流人士,所以這一帶的宅邸尤為富麗堂皇。
超寬的水景露臺、明亮的大理石走廊、擁有巴洛克式噴泉雕塑的花園、以及地大任性的馬廄倉庫涼亭隨處可見,這是住在國王運河和王子運河的普通百姓難以想象的。
除了上述可以達到五到七扇窗戶寬的豪宅,普通運河屋通常只有三扇窗戶寬,最窄的僅有一扇窗戶寬,身長雙臂即可觸碰到兩邊的牆壁,比如老高街22號的紅色房子。
這是因為早期這裡的房屋稅是按照寬度計算的,為了避稅荷蘭人爭相把房子往窄了建。
門臉窄、房屋高、縱深長,這是阿城運河屋的特點。除此之外,它們還看起來歪七扭八像在集體蹦迪的樣子。
這是因為建造在淤泥之上,加上為了隔離潮溼的土壤,荷蘭人通常會將房子架空,進一步導致了地基不穩。不過好在土地資源稀缺,各家各戶緊密相連沒有留下丁點空襲,彼此支撐讓它們實現了完美的平衡。
三條主運河之外,阿城還擁有天鵝防衛堤、釀酒者運河、火繩槍手防衛堤等眾多連線主運河和阿姆斯特河的支流運河。你可以選擇像逛北京胡同、尋建水古井的偶遇去偶遇打卡,當然,也可以去風景截然不同的其他荷蘭城市領略運河魅力。
比如,去荷蘭最古老的運河——老代爾夫特運河所在地代爾夫,特探尋運河的起源;去擁有成百上千座古堡、國家遺址和教堂的萊頓,感受“沒有圍牆也沒有校門”、全院所有建築樓沿河網散落於城市各個角落的水上大學城——萊頓大學;
而米菲兔的故鄉烏特勒支,除了有其他城市難得一見的米菲形狀的交通訊號燈,運河造型也和別的城市大不相同。
大多數運河僅靠固定的幾處碼頭供遊人上下,烏特勒支的運河沿岸全是碼頭,這些大面積的石磚碼頭低於街道平面,與曾用於儲存船運貨物的地窖相連。
如今這些地窖已經變成了餐廳、酒吧和咖啡館,而露天碼頭也成了閒坐用餐之餘、感受這座城市的專屬平臺。
遊覽運河坐什麼?
荷蘭是聞名的腳踏車王國,可顯然,船和運河之旅更配。
在阿姆斯特丹,常可以看到色彩絢麗、有著玻璃天窗的大型遊船穿梭於各大運河之間。乘客可以透過全景玻璃,飽覽這座城市的日與夜。
這種包裹嚴實不懼風雨的城市遊船航線基本固定,途徑的都是阿城精華景點,同時也會配備講解,特別適合不想費力費腦的打卡族。
對於喜歡按照自行節奏無目的漫遊的年輕人,腳踏船顯然熱度更高。而這種動力全靠雙腳的水上交通工具,顯然也很對歐洲人低碳環保的胃口。
不像公園裡常見的天鵝船、鴨子船,荷蘭的運河腳踏船都像是一個媽生的:純白色,方盒狀,沒有遮陽頂篷,可供兩到四人乘坐。在沿岸遍佈著露天餐廳的烏特勒支,和三五好友一邊燃燒卡路里一邊遊河聊人生,算得上是同時做了四件快樂的事。
到了地處萊茵河入海口的鹿特丹,開闊的運河水域,又賦予了水上交通工具更多可能性。
你可以選擇用輪船底座取代汽車底盤的水陸兩棲觀光巴士,享受無需換乘即可上岸下水的便捷;也可以攔下一輛快艇改成的水上出租,感受一把運河之上的速度與激情。
即便是狹窄到無力容納遊船的河道,荷蘭人也不會因此被剝奪了泛舟划水的樂趣。畢竟還有獨木舟不是。
而這種沒有引擎噪音的“耳語小船”,自然應該駛入宛如童話夢境一般的羊角村。這裡沒有公路,沒有機動車的轟鳴,滿眼只有鮮花綠樹茅草屋,滿耳只有鳥兒的鳴唱和農場動物的歌聲。
在這座被稱為綠色威尼斯、連快遞都要靠乘船送達的小村落,只有獨木舟才能放大這份慢,讓人融入它的美。
在獨木舟裡做完田園公主夢,還可以在火烈鳥或者彩虹獨角獸充氣船上釋放粉紅少女心;你要是想來一場運河之上的狂歡,足以容納十幾人的電動馬達船也能圓你轟趴女王之夢。
總之在遊河的交通工具上,你只管大膽設想,有著海上馬車伕之稱的荷蘭都能讓你滿足。
運河之上玩什麼?
厭倦了乘船坐著看風景,你也可以選擇站起來。
支流眾多的運河之國,簡直就是一人一板一槳的站立划水(Stand-Up Paddling,SUP)愛好者的天堂。而到了嚴寒使運河冰封的冬季,這裡又變成了大型的戶外滑冰場。
如果沒有運動天分,運河之上依舊有可以親身體驗的快樂。
比如住一回船屋。因為地面上的住房有限,家裡有船任性的不房族選擇住在船裡。船屋,同樣也是阿城運河上一道不可忽視的靚麗風景。
阿姆斯特丹現有兩千五百多座船屋,有木材磚塊搭建而成的簡陋浮臺、有淘汰的舊金屬貨船船艙改成的船屋,以及更高階一點的,建立在能漂浮的混凝土底座上、擁有固定停靠點的方形船屋。
阿城有嚴格的法律規定:鐵皮船屋每三年就要送去維修以防生鏽,木質船屋每三年要重新刷漆以保鮮麗,所以其中有些船屋漂泊在運河之上已有一個多世紀,但看起來並不破舊。
這些船屋多數是用於自住和開設民宿,如果你只是想簡單瞭解住在船上的感覺,如水電從哪裡來,生活汙水廢水到哪裡去這種基本問題,熱愛省錢的老藝術家更推薦你去位於王子運河396號的船屋博物館尋找答案。
更有趣的是,運河之上還開設有水上餐廳。所謂水上餐廳,就是一艘艘以提供美食為主的遊船,比如荷蘭特色的煎餅船。在一到兩個小時的限時巡航裡,這艘船會向乘客們不限量地供應煎餅,培根、乳酪、葡萄乾、各色水果等配料和醬料均可選擇。
美食美景皆不可負,美人同樣如此。高階一點的水上餐廳,還可以提供燭光晚餐和音樂live,讓你在運河之上瘋狂輸出狗糧。
吃住都安排上了,運河之城自然也不能忽視遊客們買買買的需求。阿姆斯特丹辛格運河之上的鮮花市場,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花市。
連線成排的玻璃房頂下,是鮮花和河水相映成趣,在這裡你可以買到鮮花綠植種子,每年12月聖誕節來臨之際,甚至還有聖誕樹出售。
具有如水一般包容性的運河,可以容納優雅古典的水上音樂會,也可以承載大膽奔放彩虹色的水上大遊行。
一腳油門就能環國境線一週的荷蘭,陸地面積很小;但運河的存在,又讓荷蘭變得很大。
那些獨特的沿岸風景,泛舟之上的無窮樂趣,彷彿怎麼都賞不盡、享不完。
參考資料:
遍佈在荷蘭大街小巷的流水運河,竟有著這樣的前世今生,2018,荷蘭微生活
荷蘭實習 | 阿姆斯特丹運河與城市演變,2018,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來源 九行
編輯 王元丹
值班主編 李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