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 通訊員 祝培友 淄博報道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為了讓更多人汲取到那些為理想信念而奮鬥終身的精神力量,淄博的祝培友用筆記錄了淄博礦務局夏莊煤礦工作時,夏莊煤礦黨委書記張作明始終為人民,作風樸實,為人親和的紅巖精神。
記錄者:祝培友
記錄時間:2021年6月4日
20世紀80年代初,分配到淄博礦務局夏莊煤礦工作。那時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湧現,許多事情也變化的很快,領導幹部調整調動的也很頻繁,1980-1982年間礦上的領導班子就調整了兩次,換了一次礦長兩次黨委書記。
1983年初礦上又新換了一位黨委書記。那時候由於沒有什麼新傳播媒體,一個地方的新領導上任後,若不是開會或面對面辦什麼事情很長一段時間是不會認識的。當時的夏莊煤礦辦公區、一井辦公區和礦醫院是呈橫折型排列,礦部大門內左側是礦上的辦公區,右側臺階上是一井的辦公區,礦醫院在東邊的橫折處,大門朝西,所以礦部大門朝南,門外左側有棵百年的大柳樹,礦醫院大門朝西,門外左側也有一棵大柳樹,其實是同一棵樹,自然人員也就都很熟悉。
在那近一個月的時間裡,礦上新來了位黨委書記的訊息在礦區已是人人知曉了,但多數人不認識,只是發現一位身林魁梧、很有軍人氣質、很有精神、濃眉大眼皮膚較白的四十多歲男子經常在一井連隊區、職工食量、供應科礦機廠、機電連、總務科、礦醫院、圖書館、俱樂部等處轉悠,猜著這位準是新來的黨委書記。果不其然,在一次全礦機關幹部大會上見到了新來的黨委書記,他叫張作明。一聽其講話就知道是一位直爽利落、務實的領導,講話中把保產量、保安全生產,支援一線工作,關心、愛護一線工人作為重心任務。張書記多次在會上要求克服工作上的缺點,補齊短板,強調了今後工作的主要任務和要求,礦機關各科室和單位,從能導到職工都要圍繞“保產增產,安全生產”開展工作做好服務,對機關科室、職工食量、礦醫院、供應科、機電科、總務科、供銷料、保衛科、團委、工會都提出了具體要求,整個礦區活躍了起來,職工的精神風貌也變好了。在他的渲染和鼓動下經過各種會議的推動,各科室各單位都忙了起來,幹部職工都行動了起來,這位張書記和礦領導班子成員們也沒閒著,以後的幾件事確是獲得了礦區職工和家屬萬餘人的齊聲喝彩。
一是抓後勤保障服務,改進提升一線工人生活。關心一線礦工生活,首先要把食堂辦好,用張書記的話說就是“井下工人啥時候來都有熱湯熱飯吃,要有滋有味,吃得飽吃得好,吃得高興。那一段時間張書記盯上了職工食堂。由於辦公區域相連,礦機關的科室、單位和一井共用一個食堂,既要讓早8晚5的吃好飯也要讓井下三班倒的吃好飯,食堂職工確是較辛苦,但張書記不光一天三時到食堂買飯時巡視食堂,經常在上二班的井下工人上井吃飯時,或延後一小時到食堂巡查,那大約是在晚上11:30一1:30之間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督促整改,食堂的工作改進很大,各種菜品齊全,不但有多種大鍋菜,還有各種小炒;麵食品種也很多,連餛飩,煎餅、麵包、酥皮糖火燒都有,且非常好吃。當年礦黨辦的李廣勝後來回憶到:“食堂的飯菜琳琅滿目,五毛錢,一塊錢的一個小炒,再配上饅頭、火燒、煎餅什麼的就是一頓可口的美食。”食堂的改進受到了職工的好評,礦上也為食堂職工提高了獎金檔次。
不光食堂的飯菜豐富了,餐廳也變乾淨整潔了,就餐秩序也變好了,各人都自覺排隊買飯。有一天排隊買早餐時,醫院的一個醫生已排到前面,後進來一位護士插隊到了這位醫生的前面被在後面排隊的張書記發現了,張書記走到了這位護士跟前拉著她的衣袖讓她到後面排隊去了。這個事雖小,張書記也沒有多說,可在全礦職工中產生了不小的轟動效義。
張書記還經常到礦醫院裡轉轉,與老院長李林及醫務人員交談,要求做好工傷搶救工作,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井下工人的夜間診療。那時醫院除病房正常上班值班外,門診上的外科、內科、放射科、西藥房、檢驗科、手術室不管人員多緊張都堅持24時值班制度。有一次井下出了工傷,醫生接到電話後正準備向井口趕,張書記小跑過來,說了聲“趕快”,拿起擔架就向井口跑去了,外科醫生揹著急救箱想拿回擔架來,不好意思讓黨委書記拿著,但張書記不讓,一直至到了井口。
張書記還要求圖書館夜間開放,要讓井下工人看上書、報刊;安排俱樂部放電影,同時製作幻燈片,宣傳礦上的好人好事,保產創產中的先進事蹟及生產喜報;還組織了籃球賽,那時礦工的精神生活也是豐富多彩。
二是整頓幹部作風。礦黨委出臺檔案,對幹部作風、廉潔行事、跟班帶班生產等都做了具體規定,為保證安全生產,要求班前一律禁止喝酒,一旦違犯,既進行行政處分又要經濟處罰,為此處理了好幾位區隊長;有位礦領導多年來已養成喝酒的習慣,中午晚上無酒不成飯,且經常喝多,弄得很難看,關係也很緊張,最後只好由組織出面安排他辭職了。另一位礦級領導和供應科科長也因借工作之便,利用礦上的汽車拉運建築材料在各自老家蓋房子,被批評和處理,那位礦級領導提前辦了離休,供應科長也被提前退休了,同時退賠了車輛運輸費用。對礦上的生產物資供應和煤炭銷售中的裙帶關係也進行了清理。
三是修好了博萬路。淄博制酸廠到夏莊煤礦的道路修好後,礦上到萬山的這段路就擱置了下來,而經過這段路上下班的礦工特別多,它涉及安上、礬場、南萬山、東萬山、北萬山、北峪村、西河幾個村的礦工白天黑夜的上下班和村民的出行,而這條路由於兩邊有多座小煤井,路面壓得坑坑窪窪,真是晴天一層煤土,雨天一地黑泥。張書記根據工人的反映,進行了調查研究,又與博山區政府進行了溝通,正好當時區裡也有修建博萬路的想法,一拍即合,沒用多長時間,一條嶄新的柏油公路修好了,解決了多少年來困擾礦工上下班和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四是保產保勤保醫創高產。夏莊煤礦是一個煤層薄低產量,井下條件複雜的礦井,年產設計能力30萬噸,要完成上級下達的產量指標很是不易,因此保產量就是頭等任務。為了保產量,每到夏收夏種季節、秋收秋種季節,好多工人都要回家搶收搶種,這時,礦上便抽調部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到礦工較多的區縣、鄉鎮,到工人家中走訪,幫助礦工解決困難,催促回礦上班。張書記還特意要求礦醫院要抽調部分醫務人員到有病人的礦工家中送醫上門。有一年我和孫世謀中醫大夫就去李家鄉、馬鞍山附近的幾個村子保過勤。
為了鼓勵出滿勤幹兩點,食堂還設立了營養餐廳,讓出滿勤的井下工人在裡面就餐,以示獎賞。每到節假月,如五一,十一、春節,都要組織機關單位的青年工作人員到井下一線勞動,名曰創高產,其實也幹不了多少活,但製造了一種全礦上下為保產創產而努力的氛圍。
張書記在夏莊煤礦待的時間不算長,算來也就是三年的時間,但他一直秉承著勇於擔當、敢於開拓、勤於為民的精神,帶領當時的礦領導班子為夏莊煤礦的發展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把夏莊煤礦推向了一個輝煌的時段,博得了全礦幹部職工的好評。正像當年夏莊煤礦的一位機關幹部後來回憶時說“夏莊煤礦1980年至1985年生產經營變化最大,職工的精神面貌最好,礦領導工作認真,管理豐富,作風樸實,為人親和”。張書記這樣的領導幹部不論多少年過後,人們是永遠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