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虜伯公司用神秘金屬,製作大貝爾莎炮,英專家:要搞明白配方
歐洲克虜伯公司,曾經研製一種“超級巨大”的大貝爾沙炮,在設計成功後,這種“神炮”居然在戰場上讓英軍大吃苦頭。直至後來,英軍才在敵方俘虜口中得知了製造大貝爾沙炮的“神秘金屬”。克虜伯公司究竟用了哪種神秘金屬製炮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世界爆發了一場極具破壞力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次參戰雙方為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最後是以英國與法國為首的協約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而告終。
可是在戰鬥過程中,英國與法國軍隊卻並非一帆風順,在科學飛速發展的時代,各類新式武器加入了戰場,如飛機、毒氣、坦克等,其中最讓英軍視作夢魘的,正是克虜伯公司出產的大貝爾沙炮。
大貝爾莎炮與威廉大炮,歷來被稱作“一戰中的大小王”,它是克虜伯公司於1914年研製的420毫米榴彈炮,專門以公司總負責人克虜伯的妻子而命名。在列日和那慕爾的攻堅戰中,同盟國利用大貝爾沙炮,以其極大的威力輕鬆摧毀英軍堡壘陣地,令協約國損失巨大。
英軍指揮官看到戰場的形勢後,感到十分吃驚,在震驚之餘,他也意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同盟國軍繼續以如此巨炮進行轟炸,自己的軍隊將會損失殆盡,最後成為一把齏粉。既然對方有威力強大的巨炮,為何己方就不能以牙還牙呢?
指揮官馬上派人找來了武器設計師,將事情的原委講述出來,並執意命令設計師設計一款用來反制的巨炮。可令其意外的是,武器設計師對此感覺頗有些為難,並坦言自己難以完成任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簡單來說,巨炮的製作往往需要更大的炮管與能量,這也同時增加了對炮體本身的負載。具備高能量的炮彈一旦被髮射,就會在炮管處產生大量的熱,而這些熱量可以輕鬆融化炮管管體,繼而令大炮成為一堆廢鐵。
指揮官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對於設計師的為難表示理解,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協約國所謂的大炮也未能被如願的被製造出來。隨著戰場形勢的不斷變化,協約國一方各地軍隊開始對敵進行包抄圍剿,最終以鮮血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
同盟國一方在潰敗之際,試圖將大貝爾沙炮炸燬,以免先進技術外洩,只可惜還是晚了一步,還沒等他們引爆炸藥,便統統被俘虜了。在清點武器裝備與人員時,英軍指揮官特意將大貝爾沙炮運到了武器設計師的實驗室,並且還為設計師送去了一件神秘大禮——敵方武器設計資料。
在“人證”與“物證”俱在的情況下,武器設計師終於找到了克虜伯公司製造大貝爾沙炮的“秘方”,原來這款重炮的炮管是由一種稀有金屬製成的,這種金屬就是“鉬”。
“鉬”金屬的發現,源於19世紀60年代,當時有一位西班牙的地質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尤馬城北部的沙漠裡,發現了一片富含金屬銀的礦區。在該礦區開採時,地質學家還偶然發現了不少明亮的厚葉狀紅色礦物,不過由於當時科學技術較為有限,故此它們也只能被當作標本放置於博物館中。
在此以後,奧地利礦物學家弗朗茲透過細緻的考察,再次在奧地利克恩頓州巴特布萊貝格發現了同樣的礦物質,最終發現其內部含有“鉬”金屬的事實。
鉬是一種呈銀白色澤的金屬,其質地堅硬無比,並且有較高的熔點,高達2623℃,而號稱“不怕火煉”的黃金,其熔點是1064.18℃。不僅如此,根據鉬金屬堅硬的屬性,可以將其以一定比例摻入鋼鐵之中,即可以增加其硬度,又能令合金金屬導熱性以及熔點升高。
鉬金屬的良好效能,令其具備了很廣泛的使用性,在航天、航空、機械、汽車等製造領域,都有鉬金屬的身影。除此之外,鉬合金還是製造武器最理想的金屬,在軍事領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故此它也被稱為是“戰爭金屬”。
不過還有一點令人擔憂,據統計,鉬金屬礦藏在地球中較為稀有,故此其價格也相當昂貴。不過科學家們正在試圖向外太空尋找鉬金屬礦藏,並試圖研發其他的替代品,以此來應對鉬金屬短缺的尷尬。小編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類一定會在合理利用資源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