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專訪郭繼孚:推進交通一體化,成渝需要注意什麼?丨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四川線上記者 任鴻 王國平 蔣君芳 攝影 吳楓
“交通一體化,是國家參與世界競爭,一個區域參與國家競爭的必然選擇。中國的城市群一定是以軌道來支撐的。”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成都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非常有遠見。支撐成都地區發展、成渝地區發展,軌道交通非常非常重要,這也是破解大城市病的一個關鍵所在。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 交通大資料系統
記者:交通一體化對城市群來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郭繼孚:從世界格局上看,產業如何佈局,能否形成競爭力,是有很多因素決定,其中一條就是交通。讓交易成本變低,交通必須要很便利。舉個例子,精英人士為什麼在CBD辦公?CBD建在哪裡?肯定是在城市的中心區,這是交通的可達性決定的。而這背後的真正含義則是要在更大範圍內吸引人才。CBD之所以建在市中心,是因為市中心交通的便利性、可達性是最好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可吸引人才的數量或者是範圍越大,越有競爭力。
交通一體化實際上是為了聯絡社會經濟的交流需要,是要在更大範圍之內來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比如倫敦、紐約、東京、巴黎等國際都市,通勤半徑可以達到50公里,但北京目前是30公里。北京到天津,高鐵半個小時就到了,但是從市中心到通州城市副中心,要一個半小時。這說明北京目前城市交通系統效率不高。北京要想建設世界級城市,沒有世界級的交通系統來支撐,絕對做不到。北京現在通勤半徑只有30公里,因為地鐵速度太慢了,而世界級城市幾乎都有大規模的市郊通勤鐵路。
記者:城市大了,擁堵等城市病怎麼治?
郭繼孚:城市聚集到一定程度,交通解決不了,又要分散,世界城市全是這樣的規律。我參與了這麼多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劃、研究,最深的體會是,世界大都市幾乎都經歷過疏解,淘汰一部分,更新一部分。
京津冀協同發展,首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是不北京發展,而是要更好的發展,還要帶動津冀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讓在京津冀變成在世界當中有競爭力的一個區域。
為什麼那麼多國家用驚訝的目光看待中國高,就是因為高鐵給交流帶來的便利,帶來的效益。對於城市群來講,交通一體化,是國家參與世界競爭,一個區域參與國家競爭的必然選擇。中國的城市群一定是以軌道來支撐的,這就是我們提出來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的原因。
成都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令人驚豔,非常有遠見。支撐成都地區發展、成渝地區發展,軌道交通非常非常重要。這也是破解大城市病的一個關鍵所在。
記者:交通一體化,如何避免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
郭繼孚:以前北京獨大,河北燈下黑,沒有一定的區域協同,經濟就會倒向一邊,但其實到了一定程度,又會變。交通一體化會的確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會把周邊一些要素吸到中心,但中心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還會反哺這些區域。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的時機是非常有遠見的,社會發展到了現在這種程度,應該要主動作為了。單中心的這種聚集,北京市承受不了,需要置換髮展了。而且靠自己發展,競爭力也不夠,自己也發展不好,一定是要協同起來,要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群,才能夠有世界級的吸引力,世界級的人才才會來聚集。現在已經能夠看到、夠感受到這種傾向了。
記者:成渝地區在進行交通一體化建設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郭繼孚:一是解決跨行政區域問題。現在的規劃大多是按行政區做的,要想發展為成熟的都市圈,必須打破行政區劃。另外,在跨行政區域的都市圈中,要把多制式、大容量、快速的市郊鐵路系統建設起來。
二是解決跨區域協調機制問題。現在稅收都是按地域走,軌道運營補貼,也是有行政區域的。對於這一點,現在還沒有一個很好的體制、機制或者說政策來支撐。
三是城市和軌道要結合的更緊密。我們現在花了那麼大的力氣修軌道交通,但軌道周邊的土地利用並沒有得到高強度開發。城市規劃應做出調整,應該以交通引導城市發展,沿著軌道調整土地利用。
【來源:四川線上】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