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出行最普遍,其次是本地出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朱銳
吃、住、行、遊、購、娛,是旅行的六要素。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出行,大家更看重哪些方面?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人們出行範圍的選擇上,省內出行最為普遍,其次是本地出行。旅行中,吃、住、行最受受訪者重視。
出行範圍上,省內出行最為普遍,其次是本地出行
董雲菲這個國慶假期乘地鐵去了市內的動物園。她感到,人們現在出遊的距離變近了,時間也在縮短。更注重即時的出行和享受了,發現身邊的美景。
山東濰坊的張新智從事地質相關的工作。他介紹,國慶本來計劃去煙臺蓬萊區和芝罘區的海邊玩三天,後來因為疫情,在濰坊本地的歡樂海沙灘、遠古火山口及城區,與朋友一起玩了幾天。“主要是爬爬山,在海邊欣賞美麗景色,也探訪了名勝古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省內出行,我選擇了自駕的方式,這樣行程安排更自由、更安全,而且國慶期間高速免費,也為出行節約了一部分支出。”張新智感到,近幾年旅遊環境越來越開放包容,景區的服務意識越來越高,為遊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旅遊的方式和內容也更加豐富,這得益於經濟的發展以及交通服務業的飛速發展。
在人們出行範圍的選擇上,調查資料顯示,省內出行最為普遍,其次是本地出行。
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分析,受到各地疫情形勢和防疫政策變化的影響,總體來看,人們的出行從以往的跨國、跨省等長距離遠途旅行,轉變為目前省內、中短途出行為主。例如在今年國慶節期間4.2億的旅遊人口流動中,以市郊區遊玩、短途遊玩為主。此外,保證健康安全,避免形成大規模的人口聚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前往自然景區開展戶外露營等活動,人們更加願意親近自然,目前近郊露營已經形成了一股新潮流,對旅遊經濟也產生了帶動效應。
旅行中,吃、住、行最受受訪者重視
就讀英語專業的大三學生董芸菲表示,在出行中,吃、住、行、遊、購、娛六方面,她更注重“吃”這個方面。“在我看來,其餘五個與‘吃’比起來都不算是生存的必需品。‘吃’更關乎衛生健康問題。只有吃得好、吃得開心,其他事情才會更好”。
河北邢臺的孫一銘是一名大二學生,他最注重“行”,他覺得,“行”必然會增加人流量,也無疑會增加對疫情防控的挑戰。需要格外注意。
張新智很看重“遊”,旅途中最讓他感慨的就是祖國的地大物博。“從大漠戈壁到森林草原,從海洋之濱到高原雪山,從大江大河到峰巒疊嶂。我國地貌豐富,各種景色應有盡有。我也在旅行中感受到了國家經濟和交通的飛速發展,身邊的環境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他還提到,各地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由此也體現出我們中華文化的繁榮多樣。在旅程中我的心靈也在接受洗禮,安靜下來,從而更好地去感受這個世界,體會生活的美好”。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行中,吃、住、行、遊、購、娛這六方面,大家更注重哪些呢?資料顯示,“吃”(75.0%)最受重視,接下來是“住”(71.7%)、“行”(62.9%)、“遊”(58.0%)、“娛”(31.7%)、“購”(27.6%)。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2.5%,二線城市的佔39.8%,三四線城市的佔19.7%,縣城或城鎮的佔6.0%,農村的佔2.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