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1日訊(記者亢舒)“我國住房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在3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介紹,“我們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住房條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有效改善。”
我國城市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3.89%,城市建成區面積達6.1萬平方公里。歷史性解決了農村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問題。全國2341.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王蒙徽介紹,建設住房保障體系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目前,城鎮戶籍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已經做到了應保盡保。第二,建立較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財稅、金融、土地配套政策和關於准入、使用、退出、運營管理機制。第三,建成了規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實現了安居。
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間,將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19年至2020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9萬個,惠及1088萬戶居民。今年,計劃新開工改造的老舊小區是5.3萬個,涉及居民900多萬戶,截至7月底,已開工建設4.22萬個小區,涉及764萬戶,佔整個年度目標的78.2%。
下一階段,住建部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推動有條件的樓宇加裝電梯、完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難,是伴隨著城鎮化發展程序而凸顯的問題。有關調查顯示,現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來解決住的問題。對此,近日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重點提出五項基礎制度和六方面支援政策。包括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點,明確保障標準,建築面積一般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的市場租賃住房租金等。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表示,要下決心、下力氣解決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接下來將重點抓好政策落實,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讓新市民和青年人能早日改善居住條件。